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新解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之一。仲裁实体化建设以来,劳动仲裁在解决劳动争议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学界对劳动仲裁实体化的内涵及内容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制约了仲裁效力的发挥。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图为劳动仲裁实体化作出新解,以提高仲裁在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从而实现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
作者
冯哲
机构地区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
出处
《中国市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51,共2页
China Market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
仲裁实体化
仲裁院
分类号
D922.591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王国社.
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J]
.现代法学,2004,26(3):68-75.
被引量:24
2
陈默.
浅谈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
.中国劳动,2004(3):14-15.
被引量:4
3
陈宏伟.
浅议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若干问题[J]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19(3):82-84.
被引量:4
4
彭锡华.
从纠纷解决方式的视角考察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J]
.法律适用,2006(8):94-95.
被引量:6
5
向春华,周志翔.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改革亟待提速[J]
.中国社会保障,2005(1):72-73.
被引量:2
6
蒋兴和.
重塑裁审关系制度——关于创新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模式的思索[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06,0(8):42-4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阮秀.
由个案看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
.律师世界,2001(8):31-34.
被引量:16
2
江海洋.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构想[J]
.行政与法制,2002(11):5-8.
被引量:1
3
刘小鹏.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刍议[J]
.唯实,2002(11):54-57.
被引量:11
4
高霖,苏海刚.
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探讨[J]
.中国劳动,2000(8):8-9.
被引量:13
5
王振麒.
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立法建议[J]
.中国劳动,2001(2):9-10.
被引量:30
6
陈宗利,牛琰.
浅谈劳动争议的处理模式[J]
.中国劳动,2002(6):16-17.
被引量:15
7
陈金红.
应建立“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
.中国劳动,2002(6):32-34.
被引量:19
8
王全兴,侯玲玲.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模式的选择[J]
.中国劳动,2002(8):13-17.
被引量:43
9
梁健康.
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中国劳动,2003(2):40-41.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34
1
朱慧.
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机制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6):86-88.
被引量:1
2
陈丽君.
浅析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存废[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S2):105-108.
被引量:3
3
王蕾,杨菁.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立法缺陷[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7(2):108-110.
4
赵红.
浅析“一裁终局”制度之不足[J]
.法制与社会,2008(20).
被引量:4
5
林丽玉.
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以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2008(31):59-60.
被引量:2
6
陈建有,刘强.
新时期我国高校劳动争议问题探析[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3):82-84.
被引量:5
7
陈建有,刘强.
对高校劳动争议问题的思考[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2):186-187.
被引量:5
8
王海生.
刍议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重构[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3):74-77.
9
潘峰.
代签劳动合同效力问题探析——兼析《劳动合同法》第16条第1款之规定[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4(11):81-84.
被引量:2
10
张娟.
谈商业保险不利解释原则在社会保险争议处理中的适用性[J]
.改革与战略,2008,24(1):58-60.
同被引文献
35
1
黄教珍,刘冬京.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制之程序保障[J]
.企业经济,2004,23(9):161-163.
被引量:2
2
张颖.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改革和完善[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42-44.
被引量:1
3
郑丽华.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与完善[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62-64.
被引量:1
4
陈新开.
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10.
被引量:3
5
丁虹,江雪梅.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疑难问题研究[J]
.经济论坛,2005(19):131-132.
被引量:1
6
周显志,陈慧华.
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完善[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0(1):59-63.
被引量:14
7
汪波.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57-59.
被引量:2
8
崔子晗.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探析[J]
.中国劳动,2006(11):24-25.
被引量:3
9
江梅,向鸿.
浅谈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六大盲点[J]
.中国劳动,2007(3):21-22.
被引量:1
10
褚利民.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重构[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2):56-6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王琦.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仲裁机构存在的缺失与完善[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114-117.
2
王琦.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存在的缺失与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评议[J]
.黄山学院学报,2016,18(1):60-6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阳瑞刚.
党徽在仲裁庭闪耀[J]
.祖国,2019,0(1):294-294.
2
方达夫.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程序问题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24(2):24-29.
1
我省劳动仲裁实体化办事机构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J]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浙江),2011(10):32-32.
2
赵巧宁,郭琪,李志翔.
仲裁制度在我国体育赛事纠纷处理中的作用与范围辨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3):274-277.
被引量:3
3
环卫集团工会宣传贯彻工会十六大精神[J]
.工会博览,2014(1):64-64.
4
董平.
切实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实体化建设[J]
.中国劳动,2000(1):18-19.
被引量:1
5
推进职工之家实体化建设有好招儿[J]
.工会博览,2013(26):53-53.
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强调 努力开创就业和劳动关系工作新局面[J]
.中国就业,2008(7):1-1.
7
本刊编辑部.
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J]
.兵团工运,2006,0(8):1-1.
8
刘媛媛.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
.经营管理者,2013(18):151-151.
9
聂生奎.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维护企业和职工权益[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6(1):26-28.
10
白丽.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4):6-8.
被引量:2
中国市场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