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知识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本文从当代知识理论的新视角,对研究型大学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与教育观,指出了它们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作者
李志义
机构地区
大连理工大学 副校长
教授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2期6-9,共4页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知识理论
教学观
教育观
分类号
G642.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83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73
参考文献
7
1
李志义.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的选择[J]
.中国高等教育,2007(23):20-22.
被引量:46
2
王众托.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Z].大连市老教授协会论坛,2007(8).
3
Polanyi M.个人知识——迈向后现代哲学[M].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4
Stuart Barnes.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Theory and Practic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胡泽平,施琴芬.
高校隐性知识的内涵和流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1):111-115.
被引量:21
6
张楚廷.
科学课程的改造[J]
.中国大学教学,2004(9):15-18.
被引量:6
7
吴果中.
从“知识”到“生命”——课堂教学的精神交往论[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2):17-20.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刘晖.
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互动特征再探[J]
.教育学术月刊,1996(4):8-10.
被引量:5
2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
.教育研究,1996,17(2):3-6.
被引量:290
3
杨志坚.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J]
.辽宁教育研究,2004(6):4-17.
被引量:98
4
崔丽丽.
德国习明纳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
.石油教育,2007(1):84-87.
被引量:16
5
雅斯贝尔斯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33.
6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商务印书馆,1959..
7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
黑格尔.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9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1卷)[M].波士顿:培根出版社,1984.
10
[德]德特勒夫·哈尼施.知识管理与学习方法创新[J].新华文摘,2000,(1):159-159.
共引文献
82
1
王平方.
课堂的简约与延伸——“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之讨论[J]
.现代教育论丛,2008(4):82-85.
被引量:2
2
胡素芬,杨朝燕.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显性与隐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0):137-138.
被引量:1
3
邓玉莲.
切合区域文化发展的中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中国教师,2009(S1):195-196.
4
陈晓靖.
从隐性知识的缺失看大学英语教学[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1):138-140.
被引量:1
5
郭玲香,刘松琴,杨洪,林保平,王明亮.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S2):156-158.
被引量:11
6
姚晓峰.
张楚廷大学教学理念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113-116.
被引量:1
7
张亮峰,傅彩明,刘明伟.
现代机械工程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架构[J]
.科技咨询导报,2007(30):185-185.
被引量:4
8
纪德奎.
当前教学论研究:热点与沉思[J]
.教育研究,2007,28(12):73-78.
被引量:20
9
秦侠,崔人元.
基于知识有效传播的教学质量管理[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73-76.
10
肖正德.
论教师教学生活中的高峰体验[J]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4):72-7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83
1
李复新.
20世纪隐蔽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析(上)[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10):56-60.
被引量:27
2
赵宁.
对高等院校活动型隐性课程设计原则的探索[J]
.中国教育学刊,2013(S4):57-58.
被引量:3
3
韦启良.
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校长列传之二[J]
.河池学院学报,2004,24(3):47-52.
被引量:21
4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7-15.
被引量:631
5
于庚蒲.
关于高等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29-32.
被引量:22
6
刘儒德.
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
.人民教育,2005(17):9-11.
被引量:151
7
邓道宣,罗明礼.
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2):98-101.
被引量:103
8
赵维燕.
斯滕伯格的思维风格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11):47-48.
被引量:4
9
许芳,李寿欣,金玉华.
斯腾伯格思维风格理论的研究进展[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1):19-21.
被引量:7
10
张云,扶斌,罗春林.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2):5-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6
1
刘满菇.
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138-140.
被引量:3
2
胡素芬,杨朝燕.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显性与隐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0):137-138.
被引量:1
3
张瑾.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探究[J]
.教育评论,2008(3):93-96.
被引量:17
4
刘满菇,钟书能.
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8):158-161.
被引量:5
5
李志义.
大学课堂教学:是“喂食”还是“吊胃口”[J]
.中国大学教学,2008(11):4-5.
被引量:17
6
杨艳.
政府网站信息内容有效性分析与组织策略研究[J]
.档案学通讯,2009(6):64-66.
7
杨艳,陈媛媛.
网络知识教学模式有效性分析与研究[J]
.信息技术,2009,33(12):164-165.
8
段国祥.
能力本位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255-256.
被引量:4
9
熊沛军.
师范类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现状及教学对策——以肇庆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J]
.肇庆学院学报,2011,32(4):92-97.
被引量:6
10
崔爱军,何明阳,陈群.
全面培养高校教师多样化的教学风格[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64-6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73
1
刘满菇.
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138-140.
被引量:3
2
吕玮,兰青叶.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探索[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8-10.
被引量:6
3
林艳,陈家凤.
MBTI性格类型在职业指导课堂教学实效中的实效性分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30):85-87.
被引量:2
4
张丽颖.
高师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的途径[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30):96-97.
5
闵丽娆.
浅谈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J]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5):101-102.
被引量:2
6
仲柳靖,王艳会.
论军校任职教育教员专业发展[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4):26-29.
被引量:1
7
徐宁瑜,朱红梅.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探讨[J]
.时代教育,2009(9):112-113.
8
陈小玲.
中新合作办学CPIP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6):169-171.
被引量:1
9
王柳梅.
外籍教师与学生对英语课堂言语互动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
.高教论坛,2010(3):71-74.
被引量:1
10
孙慧勤,邹仲敏,艾国平,李蓉,徐辉,冉新泽,粟永萍.
以创新和应用能力为目标的防原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3):263-266.
被引量:4
1
刘满菇.
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138-140.
被引量:3
2
段兆兵.
教学设计新基础——当代知识理论[J]
.现代教育论丛,2007(1):54-58.
3
白兴礼,段兆兵.
当代知识理论:教学设计的新基础[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3):55-57.
被引量:1
4
刘静.
缄默知识:内涵、实证及启示[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7(6):133-135.
被引量:4
5
郝云峰.
缄默知识理论视角下创新教育[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8(11):39-40.
被引量:1
6
姜凤华,张永.
缄默知识与创新教育[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3-86.
被引量:17
7
褚宏启,潘睿.
中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北京市30位知名校长访谈之上的思考[J]
.教育情报参考,2010(10):23-24.
8
庄艳.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冲击下的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2):110-111.
被引量:2
9
顾秉林.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首重德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1):6-8.
被引量:24
10
徐文苓,李欣.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知识工作者的管理[J]
.消费导刊,2008,0(12):100-101.
中国大学教学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