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刍议经方配伍规律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国药多以方剂形式提供临床。掌握方剂配伍规律可谓国药研究之脊梁和灵魂。经方配伍规律可概括为奇方、偶方及其反佐方3种形式。奇方由君、臣、佐/使三项组成,偶方由君、臣二项组成,概称组方三二律。反佐乃就“佐君”言,指药性之寒热温凉与病性一致。反佐方就是具有这种特定含义的偶方。通过优化方剂配伍和总体调节及脏腑之间相关协调机制,以实现或接近方证相应。
作者
朱宝华
机构地区
江苏姜堰市人民医院
出处
《时珍国药研究》
CSCD
1997年第6期570-571,共2页
关键词
经方
奇方
偶方
反佐方
配伍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邵水金,严振国,单宝枝.
魏稼“疗法互补”论在难治性疾病中的应用[J]
.江苏中医,1997,18(5):7-9.
被引量:1
2
干祖望.中国医药学是宝库[J]江苏中医,1997(04).
3
黄煌.
关于药证的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1):8-10.
被引量:13
4
何时希.程门雪等会诊中风重症案[J]中医杂志,1986(09).
共引文献
12
1
孙桐.
中医经典著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6):323-326.
被引量:8
2
秦雪梅,高晓霞.
从逍遥散证与逍遥散抗应激研究看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路[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4):521-525.
被引量:16
3
刘春慧,程振芳,赵清树,王滨,董秋梅,任常胜,金星.
《伤寒论》君药桂枝药证组方规律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10,2(21):6-7.
4
李瑞,尹英杰,林殷,鲁兆麟.
中医方证客观化研究初探[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6-10.
被引量:16
5
司鹏飞,李成卫.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经方方剂结构分析[J]
.中医研究,2014,27(7):1-4.
6
方颖,储全根,轩云,蔡正银.
从《伤寒论》“或然症”探讨张仲景“药症”思想[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3):1-3.
被引量:4
7
杨皓然,刘丽娜,严晶,葛飞,陆玮婷,史会连,乔飞.
逍遥散改善卵巢切除大鼠脂代谢异常和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3):1-7.
被引量:7
8
陈文超.
方术五法之繁方[J]
.光明中医,2021,36(9):1535-1539.
9
余宗明,张会择,刘渊,赖宇.
舌、脉-药证体系逻辑的构建与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3):1552-1555.
被引量:1
10
王居义,汪居安,谢静,李雷,赵黎.
病、症、证、药、方内涵及关系探究[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6):8-13.
同被引文献
122
1
郭鹏举,吴焕才,王水潮.
中药十八反的沿革与演变[J]
.青海医药杂志,1991,0(3):49-50.
被引量:2
2
贾波,刘兴隆,李远,张卫华,张丰华,黄秀深.
配伍对细辛在复方中功效发挥的影响[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2):54-56.
被引量:6
3
吴水生,叶苓,林渊,刘蔚雯,林求诚.
论辨病理用药是传统方剂配伍理论的补充与发展[J]
.中医杂志,2004,45(11):813-814.
被引量:7
4
滕佳琳,米杰.
试论大黄的双向调节作用[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2):16-17.
被引量:4
5
石小玲,昌平.
中药汤剂配伍选用剂量的药理和化学依据[J]
.陕西中医函授,1993(4):18-20.
被引量:2
6
王海林,贾春华,战志华,庞宗然,刘宝山.
中医治疗淋证药物配伍规律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36-39.
被引量:6
7
李冀,李晓琳.
论药对与方剂配伍的关系[J]
.中医药信息,2005,22(1):30-31.
被引量:27
8
李远,贾波.
浅谈剂量对川芎功效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05,23(1):25-26.
被引量:12
9
马林生,肖庆慈,周述华,杨秀英,毛小平.
药对研究的思路和方法[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6(1):24-26.
被引量:6
10
李大庆,吴巧凤,严云良.
养肝中药方的数理统计分析[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7(5):43-4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汤小虎.
基础方剂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6):466-469.
被引量:2
2
朱宝华.
再议经方配伍规律[J]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7):557-558.
3
崔蒙.
近10年来中药基础方剂学研究文献分析(Ⅰ)[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1):14-17.
被引量:3
4
崔蒙.
近10年来中药基础方剂学研究文献分析(Ⅱ)[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2):15-17.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汤小虎.
中药复方的研究及思考[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02-403.
被引量:7
2
贺福元,邓凯文,石继连,黄胜,邱云,邹欢,陈锋,周宏灏.
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究若干基础瓶颈问题及数理特征化思路的提出[J]
.中药材,2009,32(1):1-7.
被引量:14
3
何丽君,陈豪,陈学习.
方剂配伍规律和现代研究的进展[J]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0):768-770.
被引量:1
4
罗向华.
浅谈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思路[J]
.海峡药学,2009,21(9):204-206.
被引量:2
5
乔燕,穆毅,何方,穆可丰,穆可,穆可勋,袁瑞华.
太白草医临床用药规律初谈[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4):21-26.
被引量:4
1
邓慧芳,翟双庆.
《黄帝内经》中的方剂阴阳分类法[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3):483-484.
2
林宏益.
漫谈偶方[J]
.河北中医,1981,3(4):42-48.
3
晋钰丽.
《黄帝内经》因病制方规律浅析[J]
.河南中医,2011,31(5):454-455.
4
张存悌.
有制之师不在多*——名医论复方多法[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2):27-28.
5
肖少卿.
试论“七方”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J]
.江苏中医药,2004,25(10):46-48.
被引量:1
6
金丽.
中医方剂角药与阴阳学说[J]
.中医杂志,2013,54(8):715-717.
被引量:47
7
王拥军,卞琴,崔学军,唐德志,施杞.
“肾主骨”理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1):8-12.
被引量:47
8
万青.
越老越要挺起脊梁[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6(2):37-37.
9
戴芬尼.
方剂学中的七方与十剂[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4(4):44-45.
被引量:2
10
董正华.
《伤寒论》寒热对偶方证辨析[J]
.现代中医药,1996,20(6):5-8.
时珍国药研究
199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