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乙肝两对半检测中抗-HBe,抗-HBc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减少重复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卫生主管部门推出了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举措。我省在互认过程中出现误差最多的是抗-HBe,抗-HBc。现就其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
牛勇生
赵芳
机构地区
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出处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期117-117,共1页
China Modern Doctor
关键词
乙肝两对半
检验结果互认
分类号
R446.11 [医药卫生—诊断学]
R512.6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2
1
张彦,邓文桤,蒋涛.
广东省内常见乙肝检测ELISA试剂的抽样调查[J]
.数理医药学杂志,1996,9(4):352-354.
被引量:15
2
滕龙,陈钢.
操作时差对酶免疫竞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2):117-117.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26
1
汤春园,陈栋,李山,陈志坚,秦雪.
ELISA检测HBsAg弱阳性标本的问题探讨[J]
.应用预防医学,2007,13(6):375-377.
被引量:5
2
杨胜利.
操作时差对酶免法检测乙型肝炎三系结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3):135-135.
3
汤春园,文信江,李山,陈志坚.
加样时差及加样时间对时间分辨法检测弱阳性HBsAg标本的影响[J]
.广西医学院学报,2008,18(3):438-439.
被引量:1
4
张春梅.
14239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少见模式分析探讨[J]
.新疆医学,2004,34(4):27-28.
被引量:2
5
江帆,胡定远.
酶免疫竞争一步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影响因素探讨[J]
.华西医学,2005,20(2):365-365.
被引量:3
6
陈远林,秦立新,张仁生.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出模式及其临床报告[J]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4):834-836.
被引量:12
7
彭静,孙自镛,殷波涛,段金玉,黄劲,何虹燕.
ELISA法检测乙肝标志物影响因素的探讨[J]
.华中医学杂志,2006,30(1):12-14.
被引量:14
8
周红妹,黄小虎.
ELISA法检测HBsAg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67-1867.
被引量:11
9
黄道连.
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8):758-759.
被引量:15
10
褚桂梅,张丽娟,冯琴.
酶免疫法(EIA)检测HBsAg的影响因素调查[J]
.新疆医学,2007,37(5):211-212.
同被引文献
18
1
乔海英,白莲莲,赵琳.
加样间隔时间对ELISA竞争抑制法检测结果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12-2013.
被引量:6
2
成军,谢珏,王国政,孙长贵,葛海峰,孙关忠.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单项抗-HBc-IgG阳性结果的解释及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3):203-205.
被引量:19
3
任瑞庆,陈寿云,陈炳辉,陈婉婵,何雪环.
乙型肝炎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4):300-302.
被引量:22
4
陈敏静,李珩,宁秋.
人工肾病人血清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现代医院,2006,6(5):63-64.
被引量:2
5
曹雁,杨围,毛跃,赵德军.
3690例乙肝血清五项指标复检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04X):104-104.
被引量:4
6
曾怀跃,杨贵洪.
两种洗板方法在ELISA中的应用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57-1858.
被引量:5
7
吴德清,孙叙秋.
影响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6):572-572.
被引量:3
8
彭文伟.传染病科[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
9
彭文伟.传染病科[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
10
王兰兰,吴健民.临床免疫学与检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3-107.
引证文献
5
1
张凤兰.
乙肝五项与PreS_1Ag联合检测的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3-73.
被引量:3
2
赵远怀,向际兵,罗乐平,胡佑清,何艳.
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9-70.
被引量:16
3
曲艳华.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查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5):92-92.
被引量:2
4
邹映东,林云,张兴宗,周芳,豆银芯.
不同稀释及洗板方式对竞争法检测乙肝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2):1569-1570.
被引量:4
5
杨丙莲.
浅析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7).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徐晓玲.
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定量检测与Pre-SlAg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272-273.
2
吴肖峰.
PreS1Ag与HBV-DNA、乙肝病毒“两对半”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81-81.
被引量:4
3
余祖辉.
PreS1Ag与乙肝病毒“两对半”及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1,6(8):66-66.
4
陈愉.
6937名新生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1,32(28):5951-5952.
被引量:2
5
郑中,赵晓明,孙赟,洪燕,高敏芝,茅琳,徐冰.
男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IVF/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J]
.生殖与避孕,2013,33(5):317-322.
被引量:5
6
马志慧.
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627-628.
被引量:7
7
艾丽丽.
浅谈竞争法的秩序价值[J]
.卷宗,2013,3(11):198-199.
8
许爱芳.
邳州市健康体检者1320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调查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146-146.
9
李艺芳.
820例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的分析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166-167.
10
吴金治,姚华蓉.
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0(1):172-173.
被引量:1
1
金英爱,王春茹,赵淑华,于永远.
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18):81-81.
被引量:2
2
陈伟华,吴朝梅,冯志山.
7家三级甲等医院HBV标志物测定结果可比性的调查[J]
.临床检验杂志,2007,25(2):157-157.
被引量:19
3
陈森孙,吕仕才,应淑芳.
石蜡切片过氧化酶预染色[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89,5(4):257-258.
4
王霞,乔军,佘吉佳,贺小兰.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病毒学应答临床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4):214-217.
5
罗佳.
种获乡机关干部乙肝两对半检测情况分析[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1,14(B06):32-32.
6
张慧丽.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谷丙转氨酶测定的相关性[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879-880.
被引量:2
7
杨志珺,廖志兴,黎宇.
标本溶血对谷氨酰转肽酶浓度测定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96-97.
被引量:2
8
李秀姿.
医学检验结果与留取标本的关系探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8):87-88.
被引量:1
9
石焱.
临床检验科的采集及处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9):6121-6122.
被引量:1
10
于爱英.
乙肝血清标志物“两对半”310例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5):791-792.
被引量:2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