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菲茨杰拉德研究与中国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菲茨杰拉德研究予以批判性的分析,指出西方菲茨杰拉德研究三个不同阶段的侧重和流变,揭示菲茨杰拉德从风行一时到被人遗忘,直到成为经典作家的批评历史沿革,从这一过程中蠡测西方批评理论发展的轨迹。同时,更将中国的菲茨杰拉德研究与之相参照,指出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必须重视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和理论素养。
作者
何宁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2,共5页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批评研究
主体意识
理论素养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0
1
任虎军.
解读与再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的批评旅行[J]
.外国语文,2009,25(S1):1-6.
被引量:9
2
许渊冲.
谈重译──兼评许钧[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6):56-59.
被引量:53
3
弗.司各特.菲兹杰拉德,钱兆明,夏祖煃.
重游巴比伦[J]
.外国文学,1981(4):43-54.
被引量:1
4
郭晶晶,张文忠.
略评Babylon Revisited的三个译、注本[J]
.中国翻译,2002,23(2):58-60.
被引量:1
5
陶洁.
对我国福克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3):1-3.
被引量:15
6
曹山柯.
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J]
.外国文学研究,2006,28(1):67-76.
被引量:18
7
江宁康,邓三鸿.
我国近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热点[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5):113-118.
被引量:9
8
舒奇志.
霍桑研究在中国[J]
.社会科学辑刊,2007(1):244-247.
被引量:14
9
约翰·格拉夫,大卫·瓦恩,托马斯·内勒.流行性物欲症[M].闾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引证文献
6
1
任虎军.
新世纪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热点[J]
.外国语文,2009,25(3):28-33.
被引量:9
2
赵攀.
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女性异化现象[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3):123-124.
3
樊淑英,王宏林.
消费梦中的僭越——盖茨比自我身份的想象与拼接[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5(4):57-62.
被引量:2
4
李光华.
菲茨杰拉德自我意识双重性及根源探析[J]
.芒种(下半月),2013(12):57-58.
5
王盛梅.
文学作品重译中译语的优化——Babylon Revisited三译本对比[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2):47-50.
6
尚佳妮.
菲茨杰拉德小说The I.O.U.英译中翻译述评[J]
.校园英语,2018,0(29):244-24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曾利红,黎明.
南方哥特小说中的幽灵意象——兼评《押沙龙,押沙龙!》和《宠儿》[J]
.当代外语研究,2010(5):56-59.
2
李琪.
析海明威的“硬汉”柔情[J]
.长城,2011(2):162-163.
3
孙银娣,李笑蕊.
中国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特点[J]
.中国比较文学,2010(3):122-130.
被引量:2
4
杨晨.
中国托妮·莫里森研究三十年回眸[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7):45-47.
被引量:1
5
杜志卿.
《宠儿》研究在中国[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6-104.
被引量:7
6
刘芳.
解读《天使的愤怒》中詹妮弗·帕克的命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9):115-116.
7
邹安祺.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身份焦虑[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1):130-132.
被引量:1
8
刘娟.
《黄墙纸》的越界解读[J]
.外文研究,2017,5(4):54-58.
被引量:3
9
江小容.
唐诗对日本“敕撰三集”诗题的影响[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6):28-30.
被引量:1
10
宋琳琳.
新世纪美国文学作品对美国形象的塑造[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6):31-33.
1
汪剑钊.
陈超:穿越灰烬的诗歌之光[J]
.文艺争鸣,2015(1):153-157.
2
邵燕祥.
杜运燮式的发现——夜读抄[J]
.诗探索,1998(3):36-39.
3
郭小波.
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理论形成的文化渊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354-355.
4
程锡麟,王安.
当代西方菲茨杰拉德研究综述[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2):164-181.
被引量:5
5
陈爱华.
承前启后:国外八十年代菲茨杰拉德研究[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2):287-292.
被引量:2
6
赵思运.
延安《讲话》语境下何其芳文学观念的改造[J]
.文艺理论研究,2005(4):10-18.
被引量:2
7
王琰.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道德演变分析[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1):63-65.
8
张清华.
欧阳江河:谁是那狂想和辞藻的主人[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1(8):87-89.
被引量:1
9
贺绍俊.
文学批评刊物与问题意识——以《当代文坛》为例[J]
.小说评论,2008(5):126-129.
被引量:2
10
许晓琴.
共生与发展:西方批评理论与文学批评[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2):131-134.
被引量:3
外语研究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