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重建“天下”:中国人类学本土化的新视野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些年来,国内学科本土化的探讨不断在社会学、人类学界出现,形成一股热潮。李亦园先生曾指出,一个学科研究的本土化或本国化,不但应该包括研究的内容要本地化、本国化,而且更重要的是也要在研究的方法上、观念上与理论上表现出本国文化的特性,而其最终的目的仍是在建构可以适合全人类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行为与文化理论。
作者 苗大雷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5-99,共5页 China Book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郑杭生,王万俊.《20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
  • 2李亦园.《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序》,荣仕星,徐杰舜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 3费孝通.《师承·补课·治学》[M].三联书店,2001年.第170、25页.
  • 4张小军.《<银翅>:中国的现象学人类学?-兼论人类学的本土化》,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230-242页,鹭江出版社,2000.
  • 5王铭铭.《他者的意义-论现代人类学的“后现代性”》,徐杰舜主编.《本土化:人类学的大趋势》,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
  • 6马赛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卢汇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 7杨美惠.《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赵旭东,孙珉译,台北:南天书局,2005.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