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地方化背景下的特色培育策略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等教育地方化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等教育地方化与地方高校特色的培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培育地方高校特色和促进高等教育地方化,要加快地方高校融入地方,明确其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注重培育其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校园文化方面独具特色。
作者
孔晓虹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校长办公室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205,共4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地方化
地方高校特色
策略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史秋衡.
高等教育地方化:现实与趋势——评《高等教育地方化——地级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研究》[J]
.教育研究,2006,27(5):90-91.
被引量:15
2
刘在洲.
高校特色化与相关问题之关系的辩证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6):1-3.
被引量:8
3
赵炳起.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高校发展对策研究[J]
.教育探索,2007(2):11-1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刘智运.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4):64-70.
被引量:3
2
卢晓中.
特色化我国普通高校发展的现实选择[J]
.江苏高教,1994(6):22-24.
被引量:15
3
潘懋元,吴玫.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7(1):1-5.
被引量:83
4
[美]欧内斯特·博耶.美国的大学—现状、经验、问题和对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5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中国教育绿皮书[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美]欧内斯特·博耶.美国的大学--现状、经验、问题和对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7
董泽芳,柯佑祥.
高等教育区域化研究[J]
.江苏高教,2000(5):31-34.
被引量:45
8
吴绍芬,董泽芳.
“高等教育区域化”概念辨析[J]
.教育与经济,2001,17(2):9-11.
被引量:26
9
江崇廓,叶赋桂.
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道路[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2):7-13.
被引量:24
10
周济.
谋划发展 规划未来[J]
.中国高等教育,2003(2):3-9.
被引量:176
共引文献
24
1
何锡涛.
创建特色,提升高职院校知名度[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8(1):29-31.
被引量:4
2
王立东.
我国高校院校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践——兼论高等院校之“分”、“合”得失[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0):7-9.
3
张益民.
高等教育区域化视野中的地方高校特色生长[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5):65-67.
4
陈树生.
论大学公平竞争环境建设——兼论大学招生的公平竞争[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21):84-86.
被引量:1
5
陈国民.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91-294.
被引量:8
6
孔晓虹.
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8(3):20-22.
被引量:5
7
赵应生,钟秉林.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6-12.
被引量:29
8
崔伏龙.
基于实用主义视角的高职院校职业化教学导向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63-63.
9
刘在洲,徐红.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特色化发展的三个关系[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165-168.
被引量:5
10
李向阳,陈国民.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9):160-162.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22
1
别敦荣,郝进仕.
论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54-60.
被引量:42
2
缪榕楠.
19世纪英、法、德三国高等教育政策形成特点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1):39-41.
被引量:1
3
史秋衡.
高等教育地方化:现实与趋势——评《高等教育地方化——地级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研究》[J]
.教育研究,2006,27(5):90-91.
被引量:15
4
刘晖.
地方大学的适切性——从大学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J]
.江西教育科研,2006(9):37-39.
被引量:11
5
程斯辉.
简论大学与地方发展[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23(1):9-15.
被引量:15
6
盛世高.
培育和凝练办学特色 不断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J]
.高等理科教育,2007(3):144-147.
被引量:3
7
普通高等学校发展改革[EB/OL].http://www.edu.cn/list7-627/20060323/t20060323-157073.shtml.
8
马跃美.
美国社区学院的特点及启示[J]
.继续教育,2007,21(8):59-61.
被引量:4
9
BRUCE TRUSCOT. Red Brick University [ M ]. London : Penguin Books, 1951:9,26,304.
10
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EB/OL].http://library.crtvu.edu.cn/sfw/ReadNews.asp?NewslD=5254.
引证文献
4
1
郑学良,胡永良,章美仁,陈荣钦.
构建课外实践平台 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J]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3):62-64.
被引量:1
2
刘晖,顾洁岚.
中美英三国高等教育地方化进程与政策之比较[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7):54-58.
被引量:2
3
姚秀丽.
地方高校教学科学发展的思路与实践——以德州学院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9):258-260.
4
任慧玲,李红.
基于SWOT分析的地方高校差异化发展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1):154-156.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罗迪英.
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多维构建[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8):138-140.
被引量:6
2
贺金玉.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建设高教强国进程中的历史使命[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9):7-11.
被引量:4
3
刘晖,顾洁岚.
中国经验: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地方化政策与进路[J]
.高教探索,2013(1):43-48.
被引量:4
1
陈国娟.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实践——以临沂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8):39-40.
被引量:2
2
颜永斌,郑根稳,汪连生,龚春丽,刘海.
地方院校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49):186-187.
3
王生钰,郎永杰.
地方高校特色的形成及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00(22):17-19.
被引量:30
4
吴二持.
也论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地方化[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2(4):13-18.
被引量:3
5
张 阳.
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问题研究及其发展简述[J]
.江苏高教,2002(3):29-31.
被引量:21
6
潘懋元.
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可行性探讨[J]
.高等理科教育,2010(5):1-4.
被引量:19
7
吕雪峰.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地方化研究及启示[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3):36-39.
被引量:1
8
和震.
关于市属高校定位问题的理论探讨[J]
.焦作大学学报,2000,14(4):1-3.
被引量:2
9
雷静.
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策略探析[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28(4):39-40.
10
王琦.
论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及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7):264-265.
被引量:1
浙江学刊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