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4,共4页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参考文献14
-
1孙鹏子.梳棉机锡林速度的探讨[J].棉纺织技术,2006,34(8):15-19. 被引量:18
-
2费青.锡林道夫转移率对梳理质量的影响(下) 为纪念我国高产梳棉机研究试验工作组成立45周年(1958~2003年)而作[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3(4):21-27. 被引量:10
-
3吴庆瑞.C4型梳棉机分梳区工艺与转杯纱质量的试验分析[J].棉纺织技术,1993,21(2):10-13. 被引量:4
-
4杨振和.降低棉纱棉结杂质的一些措施[J].棉纺织技术,1994,22(7):36-38. 被引量:4
-
5王志坚,祁兴.重定量工艺的生产实践[J].棉纺织技术,2006,34(9):46-48. 被引量:17
-
6于爱春.运用NCT在线检测仪优化梳棉工艺[J].棉纺织技术,2006,34(1):9-12. 被引量:8
-
7倪远.棉纺高效工艺的创新实践成果及Crosrol梳棉机与高效工艺的因缘[J].上海纺织科技,2006,34(1):4-9. 被引量:26
-
8徐旻,吴琦萍.常发性纱疵的分析与控制[J].棉纺织技术,1992,20(8):4-8. 被引量:4
-
9G.Mandl,薛文良(译),李毓陵(校).梳理宽度及影响梳棉机工艺和效益的其他因素[J].国际纺织导报,2006,34(9):28-28. 被引量:10
-
10孙鹏子,孙鹏子,孙鹏子.高产梳棉机生条定量问题的探讨[J].棉纺织技术,2004,32(4):5-9.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50
-
1费青.锡林道夫转移率对梳理质量的影响(上) 为纪念我国高产梳棉机研究试验工作组成立45周年(1958~2003年)而作[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3(3):51-56. 被引量:14
-
2左隄.降低清梳联生条结杂和短绒的工艺研究[J].棉纺织技术,2005,33(1):6-12. 被引量:25
-
3费青.纤维伸直度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5,33(4):1-5. 被引量:18
-
4王兟,李恩生,夏龙全.单纤维平均梳理力的研究[J].棉纺织技术,2005,33(4):6-8. 被引量:14
-
5孙鹏子.梳棉机刺辊速度的研究及选择[J].棉纺织技术,2005,33(10):15-19. 被引量:29
-
6荣鸿昌.几种引进清梳联设备的调研分析[J].棉纺织技术,1996,24(7):12-17. 被引量:8
-
7费青.锡林-盖板间的梳理过程及其作用[J].纺织技术,1962,2.
-
8费青.双联高产梳棉机的研究.棉纺织技术,1978,6(6).
-
9费青.关于梳棉机纤维转移率问题的研讨.北京纺织科技通讯,1973,(4).
-
10费青.梳棉机速度、产量与分梳作用的关系(上)[J].纺织技术,1965,(4):1.
共引文献102
-
1舒丽,聂智良.国产新型高速精梳机的研制开发[J].纺织机械,2007(4):13-17.
-
2费青.高产梳棉机的“梳棉理论”(Ⅰ)[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4(3):166-172. 被引量:6
-
3文皖.成纱8cm、9cm、10cm连续机械波的成因与控制措施探讨[J].纺织器材,2008,35(6):16-19. 被引量:5
-
4孙鹏子,薛克志,刘刚.关于梳棉机隔距问题的比较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7(4):3-7. 被引量:2
-
5孙鹏子.DK903型梳棉机工艺设计探析[J].棉纺织技术,2004,32(9):21-25. 被引量:4
-
6周冰.金融信息化走向纵深[J].信息系统工程,2002,15(U04):29-29.
-
7孙鹏子.DK903型梳棉机梳理工艺设计探析[J].纺织器材,2005,32(3):25-28. 被引量:3
-
8刘荣清.关于棉纺“高效工艺”的认识和启示[J].上海纺织科技,2006,34(5):92-93. 被引量:8
-
9徐旻.纺纱系统牵伸合理分配的讨论[J].棉纺织技术,2006,34(10):44-47. 被引量:14
-
10张志丹,孙鹏子.梳棉机后固定盖板隔距对结杂的影响[J].棉纺织技术,2007,35(2):65-69.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103
-
1王建坤.清梳联技术问题和发展现状的分析与讨论[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23(3):57-60. 被引量:1
-
2倪俊龙.清梳联生产工艺技术探讨[J].上海纺织科技,2004,32(5):18-19. 被引量:3
-
3钱樨成.梳理牵伸和并合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J].棉纺织技术,2004,32(11):63-64. 被引量:1
-
4赵书林,毕迺英.梳棉机除尘刀与刺辊隔距试验分析[J].棉纺织技术,1994,22(8):47-49. 被引量:5
-
5费青.纤维伸直度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5,33(4):1-5. 被引量:18
-
6孙鹏子.梳棉机刺辊速度的研究及选择[J].棉纺织技术,2005,33(10):15-19. 被引量:29
-
7Gerhard Mandl,江慧.改善梳理的新技术[J].国际纺织导报,2005,33(4):10-12. 被引量:12
-
8秦贞俊.现代梳棉机梳理技术的发展[J].现代纺织技术,2006,14(1):48-50. 被引量:3
-
9李妙福.清梳联主要工艺和质量问题探讨(一)[J].上海纺织科技,2006,34(2):1-3. 被引量:10
-
10王兰,孙鹏子,张明光.给棉板与刺辊隔距对纤维长度分布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6,27(4):70-7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26
-
1朱张林.提高梳棉机盖板包制质量的探索[J].上海纺织科技,2009,37(6):29-30.
-
2倪士敏.梳棉机梳理和转移工艺的试验与探讨[J].棉纺织技术,2010,38(1):21-24. 被引量:14
-
3赵博山.梳棉机自调匀整装置的应用体会[J].棉纺织技术,2010,38(1):50-52. 被引量:2
-
4顾海燕,蒋仕培.梳棉机和精梳机梳理元件的改进效果[J].棉纺织技术,2010,38(2):38-39. 被引量:1
-
5雒书华,焦其朋.浅谈梳理器材对差别化纤维的梳理效果[J].棉纺织技术,2010,38(8):39-42. 被引量:1
-
6陈玉峰,陆振挺.标准盖板均匀分梳工艺的探讨[J].纺织器材,2012,39(1):27-32. 被引量:9
-
7陈玉峰,张新英.梳棉机附加分梳元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J].现代纺织技术,2012,20(2):45-48. 被引量:1
-
8孙鹏子.梳棉机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棉纺织技术,2012,40(4):64-68. 被引量:15
-
9何俊.精梳棉羊绒紧密纺针织纱的纺制[J].棉纺织技术,2012,40(8):44-46. 被引量:3
-
10董志强,杨光.纺棉清梳联加工涤纶的技术措施[J].棉纺织技术,2012,40(10):42-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4
-
1杨锐彪.梳棉机高速数字总线集中控制系统应用[J].纺织器材,2019,0(S01):14-16.
-
2倪士敏.降低细纱断头的技术与管理措施[J].棉纺织技术,2010,38(12):7-11. 被引量:8
-
3宋如勤.梳棉工艺设计及生条质量控制(待续)[J].棉纺织技术,2011,39(3):23-26. 被引量:12
-
4宋如勤.梳棉工艺设计及生条质量控制(续完)[J].棉纺织技术,2011,39(4):26-29. 被引量:6
-
5荆博,赵阳,王照旭,冯文,李刚.精梳准备工艺及梳理元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J].棉纺织技术,2011,39(4):39-41. 被引量:8
-
6倪士敏.梳棉梳理工艺研究[J].棉纺织技术,2011,39(8):1-4. 被引量:32
-
7陈天红.新型梳棉机梳理力和针布配套的探讨[J].棉纺织技术,2011,39(8):5-7. 被引量:7
-
8孙治海.棉汉麻竹浆纤维混纺纱的纺制[J].棉纺织技术,2011,39(11):33-35. 被引量:7
-
9齐智敏,张开利.分布式梳棉机针布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J].棉纺织技术,2012,40(1):37-39.
-
10刘显煜.立达环锭纺纱系统的应用实践[J].棉纺织技术,2012,40(1):42-44. 被引量:1
-
1徐谷衡.织物热性能研究评述[J].产业用纺织品,1989(2):13-16.
-
2赵宏伟.有梭丝织机降噪取得成功[J].纺织导报,1989(17):7-7.
-
3李兴海,谷祖敏,程根武,祁之秋,王英姿,魏松红,张杨,纪明山.具有生物活性的1,3-环己二酮类化合物研究评述[J].现代农药,2007,6(6):7-9. 被引量:8
-
4李宗英,黄晓瑛,张媛媛,丁秀丽.乙嘧酚磺酸酯合成研究评述[J].农药,2012,51(7):482-484. 被引量:6
-
5关秀丽.CEPA后的两岸四地经贸关系走势(上)[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5,18(4):1-4.
-
6卫建锋,何俊峰,张伟.FA361A并条机的性能和使用实践[J].河北纺织,2008(1):60-64.
-
7Lihua Zhao Mingzhong Xia.Study on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Pomegranate Leaf and Extraction Meth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4(2):70-72.
-
8刘国强,高锦明,吴文君.植物源杀虫成分研究新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3):703-713. 被引量:39
-
9郭晓玲.热功联产技术在造气工段的应用[J].氮肥技术,2012,33(4):29-30. 被引量:1
-
10马玺,马鸿文,杨静,张盼,刘梅堂,林斐.钾长石-石膏-碳酸钙体系高温烧结法制取硫酸钾研究评述[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5,44(4):55-61.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