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青少年手机短信传播的后现代问题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青少年之间风行的手机短信是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作为一种言语表达方式,手机短信具有非常明显的私密性,作为一种具体的言说内容,手机短信又属于私密话语,存在着表达的自由性和内容的安全真实性的矛盾,即私密话语自由与信息安全的矛盾,这种矛盾暴露了后现代性的部分困难。本文认为,青少年这种后现代性的自由言说方式不能代替现代性的制度性安全,并据此认为,底线的道德良知仍然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互通的桥梁。
作者 刘海燕
机构地区 重庆文理学院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43-47,共5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陈媛媛.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J].新闻前哨,2004(8):34-35. 被引量:7
  • 2[法]莫里斯·梅洛-庞蒂 姜志辉译.符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1-72.
  • 3[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
  • 4仰海峰.后现代语境与马克思哲学总体性概念的再思考[J].现代哲学,2004(4):1-10. 被引量:14
  • 5[英]鲍曼.通过社会学去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7.
  • 6[英]丹尼斯·史密斯.后现代性的预言家齐格蒙特·鲍曼传[M].萧韶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184,186.
  • 7[英]齐格蒙·鲍曼.后现代性及其缺憾[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19

  • 1丁妍,沈汝发.手机短信:一种文化新主张[J].中国青年研究,2003(3):6-11. 被引量:51
  • 2鲍曼 欧阳景根译.《流动的现代性》[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 3哈维 阎嘉译.《后现代状况》[M].商务印书馆,2003年..
  • 4伯曼 徐大建 张辑译.《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M].商务印书馆,2003年..
  • 5波德莱尔 郭宏安译.《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 6范扬 张企泰译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1996年第6次印刷..
  • 7凯尔纳 贝斯特 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 8利奥塔 车槿山译.《后现代状态》[M].三联书店,1997年..
  • 9杨一之译 黑格尔.《逻辑学》下卷[M].商务印书馆,1976年1996年第5次印刷..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

共引文献39

同被引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