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个族群的诗歌记忆——论吉狄马加的诗
被引量:
3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当代语境中,少数族群诗人和作家的写作具有一种深刻的自传性,一种人类学与民族志意义。少数族群写作的自传性与民族志内涵,有待文化批评和文化诗学的认知。尤其在社会空间、生活经验与文化表征日益趋同的情况下,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都在持续增加。吉狄马加的诗既置身于汉语写作的场域,又植根于彝族经书、神话、民间故事的地方传统,在文本上体现出现代诗与民间谣曲、民族史诗片段的混合风格。
作者
耿占春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5-91,共7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少数族群
吉狄马加
诗歌
记忆
汉语写作
文化诗学
民间故事
民族志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1
引证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211
1
韩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研究——兼论构建新形态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J]
.哲学研究,2021(4):5-15.
被引量:28
2
胡友峰.
自然美理论重建的三条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2021(6):140-149.
被引量:5
3
吉狄马加.
少数民族文学繁荣的重要一翼[J]
.民族文学,2000(11):6-8.
被引量:3
4
刘楠.
彝族喜“黑”的源起及黑色流行的客观原因[J]
.魅力中国,2009(13):72-72.
被引量:1
5
庄伟杰.
吉狄马加的精神姿态、身份意识及诗性建构[J]
.诗潮,2009(7):69-77.
被引量:3
6
张子清.
阈界与阈界艺术[J]
.山花,2007(8):129-135.
被引量:2
7
孙正华,胡朝刚.
吉狄马加诗歌意象散论[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2):41-45.
被引量:2
8
安希孟.
生命诚可贵[J]
.书屋,2002(6):30-34.
被引量:5
9
敬文东.
在神灵的护佑下[J]
.天涯,2011(4):192-203.
被引量:5
10
霍俊明.
当“少数”者仍在写作与发声……——第五届中国南京·现代汉诗论坛“全球化时代少数族裔的诗歌写作”综述[J]
.作家,2012(15):23-2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2
1
刘波.
民族精神、诗性正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吉狄马加的写作与人文主义诗学的建构[J]
.华夏文化论坛,2023(2):52-58.
被引量:1
2
李伟.
论吉狄马加诗歌中的“故乡”书写[J]
.阿来研究,2022(2):194-203.
3
肖炜.
当代新诗创作的“无用”之“用”——以当代彝族诗人的创作为例[J]
.贵州社会科学,2023(12):41-47.
4
张光昕.
山地诗学的诞生——论吉狄马加的秩序观[J]
.青海社会科学,2011(5):136-144.
被引量:2
5
周毅,陶晶雯.
乡土记忆与族群书写——以当代侗族作家群体的小说创作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9):181-184.
被引量:2
6
徐芳.
吉狄马加文学思想对当代民族文学发展的作用[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6):99-100.
7
范云晶.
“巨人传”与“侏儒史”——从吉狄马加诗歌《我,雪豹……》看“人兽”辩证法[J]
.青海社会科学,2015(1):124-129.
被引量:1
8
王辰龙.
雪豹,或关乎死生的现代寓言——吉狄马加《我,雪豹……》阅读札记[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74-80.
9
刘启涛,李骞.
吉狄马加的诗学理念[J]
.文艺争鸣,2016(2):173-178.
被引量:4
10
李骞.
论吉狄马加诗歌的人类学价值[J]
.文学评论,2016(5):203-21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肖炜.
当代新诗创作的“无用”之“用”——以当代彝族诗人的创作为例[J]
.贵州社会科学,2023(12):41-47.
2
张建龙,王勇.
大凉山彝族现代诗歌的艺术特色[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2):24-25.
3
董晓霞.
吉狄马加研究综述[J]
.当代文坛,2016(6):119-121.
被引量:2
4
刘波.
现场感、整体性与多元化——2016年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综述[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5):9-16.
5
罗振亚.
方向与高度——论吉狄马加的诗歌[J]
.当代作家评论,2018(2):168-180.
被引量:14
6
胡牧.
为生命歌唱和忧伤——从诗集《身份》看吉狄马加诗歌的生命意识[J]
.社会科学动态,2020(6):29-33.
7
刘启涛.
大诗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另一种可能——基于吉狄马加新世纪创作的长诗之考察[J]
.民族文学研究,2020,38(6):146-153.
被引量:1
8
李濛濛(彝族).
吉狄马加诗歌接受研究[J]
.民族文学研究,2022,40(2):83-91.
9
覃才.
论吉狄马加诗歌的共同体意识及其书写价值[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3):99-106.
10
于昊燕.
吉狄马加诗歌中的“群山”地理书写与文化认同[J]
.民族文学研究,2022,40(6):142-148.
1
省政府副省长吉狄马加4月8日对科技工作的批示[J]
.青海科技,2007,14(2):1-1.
2
邱秉泽.
“混合风格”论[J]
.云梦学刊,2003,24(1):69-71.
3
张颐武.
焦虑的“纯文学”[J]
.南风窗,2011(19):92-93.
被引量:1
4
卢欢.
勒克莱齐奥:为“正在消失的族群”写作[J]
.长江文艺,2016(2):98-107.
5
卜磊.
托尼·莫里森女性主义文学解构[J]
.芙蓉,2013(6):164-167.
6
陈才宇.
英国民间谣曲述评[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8(3):107-112.
被引量:1
7
黄薇.
“男性神话”的消解——论杜拉斯的女性关怀[J]
.河池学院学报,2006,26(3):56-60.
被引量:1
8
吴雪丽.
再寻根:新世纪文学中的少数族群书写[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10):184-189.
被引量:2
9
北雁.
海上二帖(外一章)[J]
.散文诗世界,2013,0(12):20-20.
10
张金平.
太太体重“涨停”后[J]
.喜剧世界(上),2011(10):22-22.
文学评论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