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几个“非遗”理论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间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作者 刘锡诚
出处 《凯里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2-20,共9页 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4

  • 1[1]马克思著,曹葆华译.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 2[2]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 3刘锡诚.民俗与国情备忘录[J].报告文学,2002,(9).
  • 4(宋)朱熹著,郭齐,尹波.朱熹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46

引证文献16

二级引证文献7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