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孔子的修辞观及其渊源与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孔子的修辞观点主要集中在《论语》中,这些观点看起来分散而零碎,实际上已形成了一个系统。孔子的一些修辞观点开启了汉语修辞学的先河,并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有些观点得到了后世学者的继承和发挥,有的引起了历代学者的争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
周延云
机构地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1-84,共4页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孔子
修辞观点
辞达说
语境
接受修辞
渊源与影响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41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共引文献
441
1
陈永平,史向军.
孔子教化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6):82-84.
2
潘俊杰.
战国中晚期学术文化综合的类型与表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5):135-139.
3
曲伶燕.
孔子的君子观[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91-93.
被引量:1
4
许文君.
邱葵《钓矶诗集》探析[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4):76-80.
5
徐柏青.
论《论语》的语言艺术[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6):12-15.
被引量:3
6
冷云飞.
孔子的诚信思想及其当下价值[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2-13.
被引量:1
7
张乐群.
试论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J]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6):139-142.
8
段现成.
论薛季宣辞赋的事功情怀[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4):58-62.
9
韩国良.
从《老子》到《论语》——先秦诸子文体辩议[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4):51-55.
被引量:8
10
董玲.
析郝敬的“先行后知”说[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4):485-48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7
1
林俊相.
苏轼的“辞达”说[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4):124-129.
被引量:2
2
张涤云.
论宋濂的诗学理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6(5):62-68.
被引量:7
3
徐中玉.
论“辞达”——古代文论中的性情描写说[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8(3):37-45.
被引量:2
4
吴怀祺.
《资治通鉴》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J]
.史学史研究,1988(2):22-32.
被引量:9
5
骆小所.
修辞: 神、 圣、 工、 巧──杨慎修辞理论再探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4):63-68.
被引量:1
6
于瑞桓.
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及其理学精神[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14.
被引量:5
7
中国思想史论集[M].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中国思想史论集[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8
中国古典美学史[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中国古典美学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9
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10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9.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引证文献
2
1
孟令军.
“辞达说”阐释史[J]
.理论界,2020(5):90-97.
2
苗鸿满.
“辞达”研究现状综述——解释学视域下的多学科“辞达”诠释[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53-57.
1
何蔚.
“圣诞节”接受修辞新释[J]
.青年文学家,2009,0(23):92-92.
2
党代莉.
孔颖达的重言修辞观[J]
.文学界(理论版),2011(2):116-116.
被引量:1
3
冯维林.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辞达”说论[J]
.求索,2008(9):177-179.
4
冯广艺.
互动:修辞的运作方式[J]
.当代修辞学,1999(4):1-2.
被引量:5
5
耿强.
由《论语》谈孔子的修辞观[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171-172.
6
魏标.
从修辞观点看俄语语法同义关系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S1):5-11.
7
刘蕾.
由《论语》观照孔子的修辞观[J]
.当代修辞学,2010(4):88-92.
8
陈启庆.
庄子接受修辞策略探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59-62.
9
郭建山.
写作:修辞接受中的表达[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7):91-93.
10
周延云.
论中国古代修辞学的“辞达”说[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71-75.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