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潘年英创作价值论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潘年英的创作具有独特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体上的多元混合,内容上的乡村个人史似的书写,文化观念上的民族文化价值的坚守。其中体现出来的对于现代性发展观的反思、民族文化多元共生的认同等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
刘大先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
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
关键词
潘年英
文体
故乡
民族文化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
1
杨翠周.
潘年英小说的人类学解读[J]
.民族文学研究,2004,22(3):51-5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徐杰舜,潘年英.
笔记人类学:我的情有独钟——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二十四[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47-52.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3
1
杨仪均.
旷野的孤独行吟——论潘年英作品集《伤心篱笆》的文学风格[J]
.凯里学院学报,2014,32(5):93-97.
被引量:1
2
陈子靓.
浅谈人类学小说创作[J]
.中国民族博览,2021(14):181-183.
3
陈海龙,王猛.
文本反思与表述建构: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演进脉络与文学实践研究之可能[J]
.民族学刊,2022,13(8):88-9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
1
谢美英.
论潘年英的文学创作[J]
.作家,2009(2):203-204.
被引量:1
2
张中笑.
侗族玩山与“玩山歌”[J]
.音乐探索,1992(3):24-35.
被引量:5
3
叶舒宪.
“地方性知识”[J]
.读书,2001(5):121-125.
被引量:132
4
[3]克利福德·吉尔兹著,王海龙、张家瑄译.地方性知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5
王铭铭.
人类学的本土视角——评潘年英《在田野中自觉》[J]
.百色学院学报,2008,21(6):45-47.
被引量:5
6
李江梅.
论文学中的“精神原乡”对当代生态文学圈建设的意义[J]
.当代文坛,2009(5):66-69.
被引量:6
7
杨红.
论文化流散与潘年英的家园书写[J]
.民族文学研究,2009,27(4):107-112.
被引量:2
8
卢建红.
“故乡”与废名的自我认同[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3):61-66.
被引量:3
9
周 宪.
作为地方性概念的审美现代性[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39(3):113-121.
被引量:24
10
冯黎明.
审美现代性与艺术自律论[J]
.浙江社会科学,2015(2):107-11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6
1
刘慧.
潘年英的《伤心篱笆》与人类学文学写作实践[J]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3):10-13.
被引量:1
2
程清宇.
试论侗族作家潘年英的文化自觉与文学想象[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2):9-10.
3
陈守湖.
故乡书写的审美现代性——以潘年英的人类学笔记为例[J]
.民族文学研究,2017,35(2):106-115.
被引量:3
4
韦海滨.
论潘年英文学作品对侗家生活的研究[J]
.芒种(下半月),2017,0(9):8-9.
5
徐宁.
潘年英的苗族文化书写与田野研究——基于知识考古学的学术史分析[J]
.文化遗产研究,2016(2):211-219.
6
陈洋.
潘年英《河畔老屋》的原生态叙事[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4):23-25.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山美.
审美地理学视阈下新移民作家的中国书写研究[J]
.中国美学,2021(2):245-258.
2
杨仪均.
旷野的孤独行吟——论潘年英作品集《伤心篱笆》的文学风格[J]
.凯里学院学报,2014,32(5):93-97.
被引量:1
3
彭超.
原乡依恋与现代性认同——当代藏族女性散文的“故乡”书写[J]
.民族学刊,2018,9(5):44-52.
4
陈守湖.
文学地理的想象、建构与超越——以侗族作家潘年英的创作实践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31-136.
被引量:1
1
杨翠周.
潘年英小说的人类学解读[J]
.民族文学研究,2004,22(3):51-55.
被引量:4
2
陶晶雯.
城对乡的扩张——潘年英随笔中的“边缘经历”书写[J]
.民族文学研究,2014,32(3):119-125.
3
程清宇.
试论侗族作家潘年英的文化自觉与文学想象[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2):9-10.
4
赵晓梅.
依依乡愁,浓浓乡韵——评潘年英散文集《我的雪天》的文学风格[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3):58-61.
5
安尚育.
关注丰富的人生——读《我的雪天》[J]
.民族文学研究,1995,13(4):79-81.
6
段丽娜.
贵州省作协召开潘年英作品讨论会[J]
.山花,1995,0(9):78-78.
7
建三.
帕尼其人其文[J]
.山花,1991,0(2):16-16.
8
焦兰周.
见证“思考”——“思考”的一种诠释兼论潘年英小说的书写特质[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6):117-120.
9
吴投文.
在行走与皈依之间——试论潘年英的创作[J]
.民族文学,2006,0(5):121-127.
10
安尚育.
追寻生活本身的体验与思考——潘年英小说创作谈[J]
.民族文学,1996,0(4):83-87.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