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85,共15页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同被引文献197
-
1程恩富,王朝科.中国政治经济学三大体系创新:方法、范畴与学科[J].政治经济学研究,2020(1):10-13. 被引量:8
-
2刘玉峰.唐代均田农户经济的规划形成及其经济形态特征[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3):46-54. 被引量:8
-
3朱海琳.汉代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2):35-37. 被引量:2
-
4孙毓棠.战国秦汉时代纺织业技术的进步[J].历史研究,1963(3):143-173. 被引量:13
-
5刘国光.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1(4):3-12. 被引量:42
-
6吴易风.毛泽东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1):1-26. 被引量:6
-
7冯永驱,陈伟汉,全洪,李灶新.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1995-1997年发掘简报[J].文物,2000(9):4-24. 被引量:28
-
8王俊拴.古代中国的整体国家观及其价值分析[J].政治学研究,1998(2):68-74. 被引量:9
-
9方行.论清代前期农民商品生产的发展[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1):53-66. 被引量:2
-
10汤安中,于洪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辨探[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6,31(3):6-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5
-
1柴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基础[J].政治经济学研究,2022(2):16-30. 被引量:1
-
2范瑞青.'重农抑商'背景下汉代商业的发展[J].广东经济,2017,0(9X):229-229. 被引量:1
-
3黄今言.论两汉时期的农村集市贸易——以乡市、里市研究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4):14-22. 被引量:6
-
4刘瑛,杨晓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5,20(1):13-15. 被引量:1
-
5李恒全.试论汉代农业领域中的商品生产问题[J].中国农史,2005,24(4):37-43. 被引量:2
-
6袁林.小农经济是战国秦汉商品经济繁盛的主要基础[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4):1-10. 被引量:4
-
7何海龙.两汉时期岭南商品经济发展浅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4):1-5. 被引量:2
-
8朱和平,胡名芙.关于中国古代包装的几个问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1):13-16. 被引量:2
-
9刘东超.论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对价值取向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10(5):59-60. 被引量:1
-
10徐畅.秦汉时期的“夜作”[J].历史研究,2010(4):70-8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40
-
1袁林.唐宋社会经济结构变革[J].唐史论丛,2021(2):86-110.
-
2谢文奕.长沙古井出土汉代简牍研究综述[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0(1):256-275.
-
3王茹.西汉再婚家庭问题研究述评[J].山东青年,2019(5):197-198.
-
4王万盈.2005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2):130-135.
-
5王万盈.2008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2):123-129.
-
6冯文勇,王乃昂,何彤慧.关于鄂尔多斯地区汉代农业生产水平的探讨[J].农业考古,2010(1):57-62. 被引量:1
-
7官德祥.从王褒《僮约》探析汉代中叶四川田庄商品经济[J].中国农史,2010(4):35-47. 被引量:4
-
8曹迎春.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商品生产分析[J].兰台世界(上旬),2011(2):70-71.
-
9王万盈,何维娜.2010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2):117-124. 被引量:1
-
10李岭.论中国传统包装材料的生态价值[J].包装工程,2011,32(14):98-101.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