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教育技术与大学生隐性德育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性德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技术对大学生隐性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从高校教育技术发挥隐性德育功能的3个层次看,主要存在3种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教育技术实现隐性德育功能的3个途径分别是教育技术软件提供优质资源、教育技术硬件创设育人环境、教育技术潜件提升制度规范和精神高度。
作者
张杰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8年第1期14-16,共3页
Software Guide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大学生
隐性德育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
1
詹玉华.
高校隐性德育环境三维空间的若干思考[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87-90.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6
1
赵金昭.
建设和优化大学校园德育环境[J]
.中国高等教育,2004(21):36-37.
被引量:9
2
李艳文,贺伟.
高校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及其意义[J]
.中国冶金教育,2005,10(4):13-14.
被引量:4
3
赵丽兰,李立生.
关于高校网络德育的若干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2):68-69.
被引量:6
4
[4]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99.
5
张华华.
当代中西方学校课堂道德教育利弊评析[J]
.学术论坛,2002,25(3):145-148.
被引量:8
6
贺波彬.
浅谈隐性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J]
.云梦学刊,2003,24(6):96-97.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1
1
陈丽芬.
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增强德育有效性[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2):16-17.
2
徐海洋,邢元平.
英文电影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对策[J]
.电影文学,2009(13):141-142.
被引量:1
3
张祖华.
隐性德育场:基于场域理论视角的德育研究[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39-41.
被引量:4
4
张祖华.
隐性德育的磁场理论观[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4):5-10.
被引量:7
5
张祖华.
论高校德育中“隐性德育源”的开发[J]
.职业时空,2010,6(9):174-176.
被引量:1
6
张祖华.
浅论隐性德育场的“隐性共振”[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6):151-153.
被引量:6
7
赵珊珊,郭洪花.
德育视域下隐性教育生成对策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1):89-89.
8
滕晓雯,曾长秋.
论新时期高校隐性德育的强化[J]
.现代大学教育,2013,29(5):92-96.
被引量:9
9
陈新根,王宇.
社会学视域下的军校学员隐性德育教育体系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1):57-58.
10
彭怡然,凌浩,黄中岩.
影响高校隐性德育有效性的因素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2):177-177.
同被引文献
16
1
李芒.
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J]
.教育研究,1998,19(7):69-72.
被引量:35
2
黎加厚.
2005AECT教育技术定义:讨论与批判[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17(1):11-16.
被引量:34
3
张群耀.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德育创新[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2):56-58.
被引量:4
4
冯瑞明,侯铁虎.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
.思想教育研究,2006(3):45-46.
被引量:47
5
黄立平.
德育评价的缺失及对策[J]
.基础教育研究,2006(4):6-7.
被引量:10
6
郑旭东.
技术是答案,但问题是什么——解读伊利的教育技术观[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12-16.
被引量:25
7
陈美荣,曾晓青.
论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8(1):45-47.
被引量:7
8
赵元.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运用探析[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177-178.
被引量:1
9
沈革武.
一种跨学科及效益德育模式的探索——解读高校工程德育的经济属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6):188-190.
被引量:3
10
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试行)[Z].1995.
引证文献
2
1
西广明.
德育领域教育技术应用的可能与可为[J]
.中国高教研究,2009(6):59-61.
被引量:2
2
西广明.
德育域教育技术应用及其适恰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7):110-1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鲁珍萌.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的现状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7):99-100.
被引量:3
2
刘长海,李海龙.
数字化转型视域下德育深度教学:逻辑、框架及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2023(6):60-67.
被引量:2
1
刘晓莹,张成功.
对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8-89.
2
谭寨璐,罗玉宏.
21世纪初高校教育技术应用环境设想[J]
.中国远程教育,2000(7):8-10.
3
周艳萍.
高校教育技术发展与教育整体改革[J]
.教育传播与技术,2000(2):6-9.
4
范晓姝.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2):53-54.
被引量:3
5
欧丽珍.
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2):49-50.
6
王明博.
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浅析[J]
.河西学院学报,1996,14(1):76-77.
7
庄晓松.
探索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教学[J]
.中学教学参考,2016(32):92-93.
8
柯小青.
关于学校隐性德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24(S1):10-12.
被引量:3
9
肖迎春.
试析隐蔽课程[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124-125.
被引量:1
10
王年生.
对高校教育技术深入发展的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3):20-24.
被引量:6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