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不育系龙特甫A变异株有四种类型,抽穗期前10d温度对其育性作用最大,r微效恢复基因的存在及保持系变异也是影响育性的因素。
作者
顾根宝
王海洋
顾闽峰
周公顺
丁志萍
郑德兴
机构地区
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
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
出处
《种子科技》
1997年第6期30-32,共3页
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水稻
杂交水稻
龙特甫A
变异株
分类号
S511.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0
1
缪文华,朱阳林,汤顺英,蒋年生,贾东升.
三系杂交稻制种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J]
.杂交水稻,2006,21(5):31-32.
被引量:1
2
秦大河,陈振林,罗勇,丁一汇,戴晓苏,任贾文,翟盘茂,张小曳,赵宗慈,张德二,高学杰,沈永平.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2):63-73.
被引量:590
3
高恒广 何顺椹 杨立彬等.三系不育系龙特浦A具有光温敏特性.杂交水稻,1993,(1):44-45.
4
罗筱平,黎世龄.
水稻品种高温下结实能力鉴定技术研究初报[J]
.种子,2007,26(10):74-77.
被引量:11
5
袁昌洪,汤剑平.
全球变暖背景下江苏气候局地响应的基本特征[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6):655-669.
被引量:6
6
高恒广,顾来顺,姚立生,何顺椹,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
龙特浦A的提纯方法──“一交二圃法”[J]
.种子,1997,16(5):76-77.
被引量:4
7
郑秀萍,周天理,张功宙,张轼.
龙特甫A杂株来源及其分析[J]
.杂交水稻,1998,13(1):8-11.
被引量:49
8
邓芳萍,宗雪梅,姚克敏,邹江石.
水稻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的育性指标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24(3):364-370.
被引量:7
9
邓芳萍,姚克敏,苏高利.
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2003,14(2):236-244.
被引量:11
10
马义荣,范孔斌.
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检验中小糙米的归属[J]
.杂交水稻,2003,18(6):21-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缪文华,袁昌洪,郭祥圣.
气象灾害对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
.杂交水稻,2008,23(5):19-21.
被引量:14
2
马义荣,郑胜祥.
龙特浦A在繁殖制种中的自交结实机制及其调控研究[J]
.种子世界,2002(3):21-24.
3
马义荣.
确保特优系统组合种子纯度刍议[J]
.杂交水稻,2002,17(3):20-22.
4
马义荣.
杂交水稻特优组合种子生产经营中如何确保纯度达标[J]
.种子,2002,21(2):95-96.
5
马义荣,郑胜祥.
龙特浦A自交结实机制及其调控探析[J]
.福建农业科技,2002,33(3):28-2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李广昌,吴文明.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669高产制种技术[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4):245-247.
2
郭建夫,魏荷,王丰青,李国鹏,张建中.
龙特浦A在湛江的育性稳定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40-2542.
被引量:6
3
林锦平.
高产杂交中稻特优671的栽培技术要点[J]
.种子,2009,28(1):115-117.
被引量:1
4
林锦平,谢淼全,陈若平.
提高特优系列组合种子纯度的技术措施[J]
.杂交水稻,2009,24(2):38-39.
5
何建华,吴锡清,戴华军,周建明.
太湖地区杂交粳稻产业发展趋势[J]
.中国稻米,2009,15(3):71-74.
被引量:1
6
缪文华,查联群,贾东升,李玲.
杂交稻制种母本栽培方式与效益探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0):109-110.
被引量:5
7
李志刚,贺良,普自祥,普家元,李家伟,文建成,王石华,黄大军.
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产量结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6):783-787.
被引量:5
8
陈波,范兵,杨丹.
两系温光敏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59-60.
被引量:3
9
谢敬明,黄进云,尹文有,兰兰,构箭勇,黄萍,张云华.
红河州籼型杂交水稻制种气温适宜区海拔划分[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14-9615.
10
袁进康,陆海明,何建华,周建明,戴华军.
常优系列杂交粳稻制种特点及高产栽培途径[J]
.种子科技,2010,28(10):26-28.
被引量:3
1
顾根宝,王海洋,顾闽峰,郑德兴.
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因素[J]
.江苏农业科学,1998,26(4):14-16.
被引量:5
2
雷捷成,游年顺.
水稻微效恢复基因排除方法及效果[J]
.杂交水稻,1989(3):36-39.
被引量:15
3
顾根宝,王海洋,郑德兴.
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J]
.种子,1997,16(4):48-49.
4
张爱国,金宜祥,吴险峰,徐乐斌.
野败型粳三系的配套与遗传基础研究[J]
.杂交水稻,1994,9(S1):42-45.
5
李仁端,周开达.
水稻广亲和基因与颖尖色和恢复基因的遗传重组[J]
.西南农业学报,1991,4(1):19-23.
被引量:4
6
向平,J.F.Zhang,等.
棉花胞质雄性不育D8和D2—2恢复基因的遗传和遗传关系[J]
.国外作物育种,2001,20(4):51-57.
7
童学军.
野败育性恢复基因或雄性不育细胞质在地方品种中分布初探[J]
.云南农业科技,1989(4):5-9.
被引量:3
8
秦泰辰,徐明良,邓德祥.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V.C群与Y型不育系恢复基因的确定[J]
.江苏农业学报,1989,5(2):7-14.
被引量:6
9
刘仲齐,饶世达,肖子泉.
四川盆地提型杂种小麦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5,8(2):1-4.
被引量:1
10
李红霞,张改生,张龙雨,牛娜.
粘类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4):65-68.
被引量:6
种子科技
199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