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重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恢复重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中仍然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对黄土高原典型地区(安塞,吴旗等)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生态恢复重建过中诸如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
郭军权
张广军
机构地区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111-114,119,共5页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恢复重建
问题
建议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8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08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0
参考文献
9
1
梁宗锁,左长清,焦巨仁.
生态修复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作用[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1):20-24.
被引量:40
2
柴宗新,范建容.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思考[J]
.山地学报,2001,19(4):381-384.
被引量:63
3
陈雷.
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J]
.中国水土保持,2002(1):1-2.
被引量:3
4
袁嘉祖,闵庆文.
水是西北地区生态系统重建的根本[J]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6):511-515.
被引量:31
5
张金屯.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的理论和技术问题[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120-124.
被引量:32
6
申元村.
黄土高原植被生态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
.大自然,2005(1):16-19.
被引量:5
7
王书华,王忠静,石培华.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症结与出路[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6):19-23.
被引量:13
8
闵庆文,余卫东.
从降水资源看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生态建设[J]
.水土保持研究,2002,9(3):109-112.
被引量:21
9
景可,郑粉莉.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前景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4):25-27.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58
1
袁嘉祖.
调水是西北地区生态系统重建的必由之路[J]
.当代思潮,2000(4):37-42.
被引量:2
2
袁嘉祖.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设想[J]
.当代思潮,2000(2):2-7.
被引量:5
3
杜天理.
西南地区干热河谷开发利用方向[J]
.自然资源,1994(1):41-45.
被引量:18
4
黄成敏,何毓蓉.
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的土壤抗旱力评价[J]
.山地研究,1995,13(2):79-84.
被引量:26
5
刘淑珍,黄成敏,张建平,范建蓉.
云南元谋土地荒漠化特征及原因分析[J]
.中国沙漠,1996,16(1):1-8.
被引量:28
6
周麟.
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的第四纪植被演化[J]
.山地研究,1996,14(4):239-243.
被引量:22
7
柴宗新.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防治宏观决策研究 地学与四化建设[J]
.地球科学进展,1990,5(4):45-49.
被引量:3
8
陈明荣 李冶武 等.黄土高原坡地与不平梯田湿润状况的分析.黄土高原地理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4-23.
9
潭万沛 王成华 等.暴雨泥石流滑坡的区域预测与预报[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8-74.
10
王克勤.西南地区生态重建的问题与思考.中国西部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80-285.
共引文献
208
1
王颖,喻阳华,王芊姿.
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42(S02):286-295.
被引量:3
2
宋乃平,张凤荣,李国旗,李超.
西北地区植被重建的生态学基础[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5):1-4.
被引量:15
3
蒋俊明,张旭东,费世民,周金星,蔡小虎.
攀枝花干热河谷区环境对水分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z1):41-47.
被引量:7
4
齐岳,董保成,尹建锋.
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08(4):16-19.
被引量:4
5
靳铁治,王开锋,王永奇.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现状分析[J]
.陕西林业科技,2009,33(1):105-107.
被引量:5
6
第宝锋,崔鹏,艾南山,孙厚才.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措施[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2):64-69.
被引量:16
7
米文宝,余晓霞.
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方法研究——以宁夏为例[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391-396.
被引量:8
8
卫旭东,刘引鸽,缪启龙.
陕西省降水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4):40-43.
被引量:13
9
冯薇.
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5):40-42.
被引量:1
10
景可,郑粉莉.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前景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4):25-2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90
1
任海,彭少麟,陆宏芳.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J]
.生态学报,2004,24(8):1756-1764.
被引量:140
2
贾良清,欧阳志云,赵同谦,王效科,肖叕,肖荣波,郑华.
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
.生态学报,2005,25(2):254-260.
被引量:188
3
布仁仓,常禹,胡远满,李秀珍,贺红士.
基于Kappa系数的景观变化测度——以辽宁省中部城市群为例[J]
.生态学报,2005,25(4):778-784.
被引量:97
4
张杰,赵振坤,李晓文.
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的规划设计——以武汉市郊涨渡湖为例[J]
.资源科学,2005,27(4):133-139.
被引量:14
5
张正旺.
保护生物学──生物学的新分支[J]
.生物学通报,1995,30(8):7-9.
被引量:3
6
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
.地理学报,2007,62(4):339-350.
被引量:642
7
高鹭,张宏业.
生态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2):19-26.
被引量:10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3年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公报[R].2003.
9
靳乐山,李小云,左停.
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生态经济,2007,23(12):156-158.
被引量:52
10
MA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Ecosystem and HumanWell Being[M].Washington DC,USA:Island Press, 2005:1-53.
引证文献
4
1
郭军权,杨治国.
陕北地区能源开采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674-11675.
被引量:5
2
高吉喜,杨兆平.
生态功能恢复:中国生态恢复的目标与方向[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1):1-6.
被引量:63
3
杨兆平,高吉喜,杨孟,姚森.
区域生态恢复规划及其关键问题[J]
.生态学报,2016,36(17):5298-5306.
被引量:11
4
杜雨潇,闫佳博,卜元坤,顾丽.
陕北黄土高原林草景观破碎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3):155-16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80
1
王宏睿,李刚,吴三元.
甘南高原草原地带取土坑生态恢复对策建议——以玛曲县公路为例[J]
.大众标准化,2020(10):150-151.
被引量:1
2
井鹏伟.
浅谈生态恢复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
.区域治理,2018,0(22):138-138.
3
郭军权,白世程.
浅谈延安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J]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4):150-151.
4
涂晓玲,陈庆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178-180.
被引量:1
5
吴鹏.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对生态修复制度的误解与矫正[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46-52.
被引量:45
6
高吉喜,李慧敏,田美荣.
生态资产资本化概念及意义解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32(1):41-46.
被引量:61
7
周同永,向泽宇,胡永强.
基于专利数据SWOT分析的中国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研究[J]
.现代情报,2016,36(9):136-141.
被引量:1
8
杨兆平,高吉喜,杨孟,姚森.
区域生态恢复规划及其关键问题[J]
.生态学报,2016,36(17):5298-5306.
被引量:11
9
巩固.
2015年中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证分析[J]
.法学,2016(9):16-33.
被引量:90
10
田美荣,高吉喜,邹长新,乔青.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退化诊断理论、思路与方法探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32(5):691-696.
被引量:9
1
黄志霖,傅伯杰,陈利顶.
恢复生态学与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问题[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3):122-125.
被引量:56
2
李斌,李昊.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管理对策[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76-78.
3
马博虎,薛学选,刘毅,李世清,张宝文.
梯田、坝地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中的地位与作用[J]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27-30.
被引量:5
4
赵国柱.
构建节水型社会 恢复黑河流域生态 促进张掖经济可持续发展[J]
.甘肃农业,2003(12):53-54.
被引量:2
5
柴春山.
黄土高原丘陵区定西县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29(2):21-23.
被引量:1
6
沈国舫.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
.中国水利,2000(8):26-30.
被引量:47
7
李太平.
安塞区水资源供需预测及发展探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7(4):190-190.
被引量:1
8
徐勇,刘艳华,汤青.
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与黄土高原生态恢复[J]
.水土保持研究,2009,16(6):1-5.
被引量:7
9
秦慧娟,王曰鑫,王君.
黄土高原生态自然修复与重建的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8):29-34.
被引量:5
10
胡世宏,鲍飞龙.
诠释陕北安塞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陕北安塞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业信息,2014,26(8S):160-160.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