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简论我国农民组织的勃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农民组织是农村公民社会的核心,我国农民组织是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组织依托,农民组织的勃兴推动了我国农村法治进程。本文对我国农民组织进行界定与分类,分析我国农民组织发生发展的历史缘由,以及我国农民组织勃兴的现状、特点与法治功能。
作者
周静菊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铜陵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8-59,80,共3页
Journal of Tongling University
关键词
农民组织
历史缘由
现状与特点
法治意义
分类号
C912.82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马长山.
当代中国的“市民社会”话语转换及其对法治进程的影响[J]
.求是学刊,2007,34(2):75-80.
被引量:4
2
李永芳.
清末农会述论[J]
.清史研究,2006(1):1-16.
被引量:16
3
马长山.
民间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与法治秩序[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1):3-15.
被引量:25
4
唐明勇.
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民协会隐退的原因分析[J]
.史学月刊,2005(6):122-125.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83
1
朱英.
辛亥革命前的农会[J]
.历史研究,1991(5):19-35.
被引量:35
2
林更生.
《农学丛书》的特点与价值[J]
.中国农史,1989,8(1):108-110.
被引量:10
3
朱英.
清末直隶农会述略[J]
.中国农史,1988,7(3):90-94.
被引量:9
4
潘君祥.
我国近代最早的农业学术团体——上海农学会[J]
.中国农史,1983,2(1):15-16.
被引量:6
5
托马斯.海贝勒,诺拉.绍斯米卡特,卿志琼,吴志成.
西方公民社会观适合中国吗?[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4-71.
被引量:34
6
俞可平.
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
.中国社会科学,2006(1):109-122.
被引量:749
7
廖一中 罗其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中册[M].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52页.
8
.《嘉应州农务分会公举总理董事及会员衔名》,全宗代码:20,案卷号: 124[Z].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
9
.苏州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乙2—1,案卷号139[Z].,.页码号:34.
10
《日本农会令》[J].湖北农会报,.
共引文献
45
1
王国梁.
百年农会史研究述评[J]
.甘肃社会科学,2007(1):129-133.
被引量:6
2
罗春伟.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结社自由问题——以农民的结社权为例[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4):77-79.
被引量:1
3
张建.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农会政策评析[J]
.黑龙江史志,2008(2):16-18.
4
李永芳.
清末农会与农业改良刍探[J]
.中国农史,2008,27(2):33-40.
被引量:4
5
唐鸣,王勤.
清末民初农民社团组织立法述论[J]
.江汉论坛,2009(8):49-53.
被引量:1
6
郑勇,李伶,刘渊.
试论农民结社权保护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作用[J]
.科技信息,2009(24):321-321.
7
李永芳.
清末民初全国农会联合会与农业改良[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5):143-147.
被引量:3
8
康宗基.
我国民间组织的兴起及其法治意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36-40.
9
李风华.
清末农会的特点与性质探析[J]
.江汉论坛,2010(3):88-91.
10
黄琳,李玲,武正雄.
文化精神视角下的传统农民主体性[J]
.前沿,2010(7):136-140.
1
严颂,何跃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法治意义与路径[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7-21.
被引量:1
2
王思斌.
农村发展的组织依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9(4):8-15.
被引量:9
3
刘宁.
山西人口发展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6(1):8-11.
4
周建军.
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思考[J]
.社会科学家,2009,24(3):115-116.
被引量:6
5
王德和.
尔苏藏族“渣卓”节日文化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5):97-100.
被引量:6
6
周珍.
我国农村公民社会发展研究[J]
.华中人文论丛,2010(1):18-20.
被引量:2
7
李庆艳,叶卿,郭键.
中国传统正义观与社会公德建设[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12):7-9.
被引量:1
8
邓斌,彭卫民.
共同富裕:历史的省思与中国梦的进路[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1):19-24.
被引量:6
9
毕天云.
农村民间组织的社会责任初探[J]
.浙江学刊,2008(3):179-183.
被引量:5
10
韦志明.
论作为事实性的习惯权利[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7-34.
被引量:6
铜陵学院学报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