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1,共3页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参考文献16
-
1郑樵著,张须笺.《通志总序笺》,商务印书馆(北师大馆藏,年月不详),第1页.
-
2金毓黼.《中国史学史》[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52页.
-
3张孟伦.《中国史学史》.
-
4吴泽主编.《中国史学史论文集·二》.
-
5《论语·述而》.《四书章句集注》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
-
6.《论语·卫灵公》[M].,..
-
7.《论语·为政》[M].,..
-
8.《论语·八佾》[M].,..
-
9章学诚.《文史通义》,第294页,岳麓书社 1993年版.
-
10.《论语·述而》[M].,..
共引文献1512
-
1柳正权.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中的法律原罪[J].法学评论,2004,22(4):122-126. 被引量:2
-
2梁韦弦.老子、孔子及韩非思想四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4(4):52-56.
-
3程广云.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42-48. 被引量:5
-
4樊浩.道德体系的人文之根与价值之始[J].人文杂志,2004(4):24-28. 被引量:1
-
5王处辉,邹千江.中国和西方社会世俗化进程的比较[J].人文杂志,2004(4):161-166. 被引量:5
-
6韩作珍,韩国莉.试论吕坤尚中贵和的处世原则[J].甘肃社会科学,2004(4):131-134. 被引量:1
-
7张胜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J].中国文化研究,2004(2):110-118. 被引量:10
-
8王大建.儒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的非宗教化[J].中国文化研究,2004(2):135-141. 被引量:1
-
9方铭.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2004(2):170-177. 被引量:2
-
10李守庸.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J].经济评论,2004(4):8-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
-
1王进,王振国.经典文献视阈下“类”的国际诠释与文化融通[J].图书馆,2020,0(1):13-19.
-
2李明杰,方正,宋时雨.文献整理学术传统对古籍数字化的参照价值(之二)——以“述而不作”为例[J].图书馆论坛,2020,40(7):142-149. 被引量:5
-
3霍艳花,吕建新.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古籍数字化建设研究:框架、路径与策略[J].河北科技图苑,2024,37(3):14-18.
-
4周亚.试论《目录学》的三大特点[J].图书馆杂志,2024,43(6):43-48.
-
1纪华传.明本的禅净融合与禅教会通思想[J].佛学研究,2004(1):261-270. 被引量:1
-
2耿天勤.孔子——中国古代史学之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2):53-55.
-
3王中江.自然秩序与人间共同体生活理想——张岱年先生的“天人”会通思想[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2):77-85. 被引量:3
-
4王忠愈.情致异区立新论——评《儒学与传统文化》[J].文史杂志,1999(4):55-55.
-
5陶新宏.宋初佛教儒学化之管窥——以契嵩《辅教编》为例[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53-57. 被引量:1
-
6鲍希福.试论陆九渊的儒释道三教会通思想[J].江汉论坛,2010(3):50-56. 被引量:1
-
7邵荣业.圣母升天万国欢庆(民歌六首)[J].中国天主教,1990,0(4):55-55.
-
8徐新啦.朝鲜半岛天台宗的传承--以高丽大觉国师义天为中心[J].浙江学刊,2014(4):16-22. 被引量:2
-
9郑钰浈.会通中西 文以载道——从“会通”思想和诗学看《天演论》的翻译[J].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127-129.
-
10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铜川市举行[J].法音,1999,0(4):4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