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夹缝中的书写——郭沫若身边小说中的身份焦虑与自我建构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身份是移民在异域书写自我和寻求归属的依托。本文旨在通过对郭沫若留学时期创作的身边小说的文本细读,去品味隐藏在文本中的或隐或显的身份焦虑。从某种意义上说,郭沫若小说人物的认同危机和身份焦虑,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存在的总体经验息息相关。他的小说由是成为海外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与自我建构的艺术写照。
作者
魏红珊
机构地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6,共8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郭沫若
身边小说
身份焦虑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钱超英.
流散文学与身份研究——兼论海外华人华文文学阐释空间的拓展[J]
.中国比较文学,2006(2):77-89.
被引量:4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斯图亚特·霍尔 罗岗 刘象愚主编.《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A].罗岗,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8页,第211页.
2
《“诗人”之“死”:一个时代的隐喻—1988—1998年间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中的身份焦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3
张颐武.《认同的挑战》,《羊城晚报》(广州)1998年11月24日,第14版“花地”海外华人文学研究专版.
共引文献
41
1
王宗峰.
于边缘处求索——评析袁劲梅的流散小说《罗坎村》[J]
.小说评论,2009(S2):52-54.
被引量:2
2
邹威华.
族裔散居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以斯图亚特·霍尔为研究对象[J]
.南京社会科学,2007(2):83-88.
被引量:46
3
颜敏.
“离散”的意义“流散”——兼论我国内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独特理论话语[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2):69-72.
被引量:12
4
邹威华.
论斯图亚特·霍尔“族裔散居美学”[J]
.南京社会科学,2008(10):111-116.
被引量:4
5
丁玫.
族裔散居理论与美国犹太文学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09,24(2):143-146.
被引量:2
6
陈慧,李霞.
漂泊:寻回生命的方向——论北岛90年代诗歌[J]
.当代文坛,2010(1):91-94.
被引量:6
7
杨俊蕾.
“中心—边缘”双梦记:海外华语语系文学研究中的流散/离散叙述[J]
.中国比较文学,2010(4):89-98.
被引量:8
8
魏全凤.
北美新生代华裔女作家的自我书写[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1):136-137.
被引量:1
9
马胜前.
Design Center元件库的扩充[J]
.计算机应用,2000,20(2):75-76.
10
胡美馨.
在世界文化家园里心怀慈悲——略论木心的飞散性[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5):59-6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4
1
瑞恩.塞格斯.
世纪之交的文学和文化身份建构[J]
.外国文学,1999(4):41-44.
被引量:11
2
王宁.
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问题[J]
.外国文学,1999(4):48-51.
被引量:51
3
张法,张颐武,王一川.
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新知识型的探寻[J]
.文艺争鸣,1994(2):10-20.
被引量:178
4
袁荻涌.
再谈郭沫若与美国文学[J]
.郭沫若学刊,1994(4):33-36.
被引量:3
5
廖彬.
论郭沫若和惠特曼的民主思想[J]
.郭沫若学刊,1994(3):18-22.
被引量:2
6
蔡震.
郭沫若研究与文化反思[J]
.郭沫若学刊,2000(4):59-62.
被引量:5
7
阎嘉.
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9):62-66.
被引量:97
8
周宪.
文学与认同[J]
.文学评论,2006(6):5-13.
被引量:74
9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170.
10
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泽.南京:泽林出版社,2001.
引证文献
4
1
贺玉琼,程丽蓉.
遗忘与记忆——试论郁达夫《沉沦》中的身份焦虑[J]
.社会科学论坛,2010(9):187-191.
2
张宝林.
郭沫若的知识分子身份早期构建:美国文学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2):43-48.
3
刘岩.
从男性人物形象转变看郁达夫的唯美主义创作[J]
.芒种,2013(6):69-70.
4
唐永泽.
论沈从文文化身份及其建构性[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2):25-30.
1
黄良奇,胡海燕.
“身边小说”浅论[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1999,0(2):40-42.
2
李新东.
郁达夫和玄镇健小说创作的写实主义美学特征比较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76-77.
3
刘畅.
苦闷的象征——论郭沫若的身边小说[J]
.郭沫若学刊,1991(2):42-47.
4
黄裔.
论“沉沦小说派”(上)[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1997,0(3):11-14.
5
李红霞.
日本文学思潮与郭沫若的“身边”小说[J]
.郭沫若学刊,2007(2):32-37.
6
蒋德均.
山河依旧在 气象随时移——唐人吟鹳雀楼诗四首赏析[J]
.语文知识,2003(5):41-43.
7
王状珍.
“玻璃球”,女性悲剧命运的艺术写照──评於梨华的短篇小说《撒了一地的玻璃球》[J]
.职业技术教育,1999,20(10):58-58.
8
祝光明.
论郭沫若留学时期的旧体诗词[J]
.郭沫若学刊,2006(2):42-45.
被引量:1
9
秦兵.
一九八八年郭沫若研究论文目录索引[J]
.郭沫若学刊,1989(1):77-84.
10
任文贤.
张资平身边小说《木马》的解读[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20(3):81-83.
中华文化论坛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