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析多个行为的犯罪竞合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多个行为的犯罪竞合,存在着形式竞合和实质竞合两种情况。形式竞合包括不可罚的事前、事后行为,在处理形式竞合的时候,取消吸收犯概念有利于罪刑均衡原则的实现;实质竞合就是数罪的问题,包括同种数罪和异种数罪,对前者不需要实行数罪并罚;异种数罪是最典型的数罪形态,应该实行数罪并罚。要坚持彻底的犯罪构成理论,取消牵连犯的概念,不会影响对犯罪的处理。
作者
周光权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16,共4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关键词
形式竞合
实质竞合
吸收犯
牵连犯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2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4
1
高铭喧.中国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6-44.
3
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860.
4
王作富,刘志远.
论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司法适用[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3):27-32.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720
1
侯启舞.
渎职罪中的徇私概念问题探讨[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48-50.
被引量:3
2
王鹏祥.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若干问题探讨[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3(1):48-51.
3
杜国强,贾济东.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几个问题[J]
.人民检察,2002(7):15-17.
被引量:3
4
丁寰翔,陈然.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若干问题探析[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17(4):66-69.
5
竹怀军.
劫持航空器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J]
.河北法学,2004,22(12):57-60.
被引量:4
6
肖洪.
如何理解疏忽大意的过失中的“应当预见”[J]
.河北法学,2004,22(12):109-112.
被引量:6
7
刘颖,杨萌.
电子资金类诈骗罪的若干问题[J]
.现代法学,2002,24(2):142-145.
被引量:3
8
谭光定.
变革、完善我国刑罚体系的思考[J]
.探索,2002(2):142-144.
被引量:4
9
单晓华.
试论死刑的主体条件设置[J]
.河北法学,2004,22(11):53-55.
10
高艳东.
规范学视野中预备行为可罚性的反思与重构[J]
.现代法学,2005,27(1):76-82.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28
1
阴剑锋.
略论吸收犯[J]
.法学家,1998(6):65-69.
被引量:6
2
高铭暄.
论牵连犯的几个问题[J]
.现代法学,1993,15(6):10-18.
被引量:14
3
陈兴良.
转化犯与包容犯:两种立法例之比较[J]
.中国法学,1993(4):78-85.
被引量:82
4
曲新久.
论吸收犯[J]
.中国法学,1992(2):53-60.
被引量:25
5
高铭暄.
论我国刑法中的一罪和数罪[J]
.政法论坛,1982(2):28-34.
被引量:5
6
罗平.
数罪并罚中的一罪和数罪[J]
.法学,1982(4):25-27.
被引量:1
7
王仲兴.
论转化犯[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0(2):29-34.
被引量:34
8
储槐植.
论罪数不典型[J]
.法学研究,1995,17(1):70-76.
被引量:67
9
吴振兴.
吸收犯存废刍议[J]
.法学研究,1994,16(5):65-71.
被引量:9
10
杨兴培.
论一罪的法律基础和事实基础[J]
.法学,2003(1):44-52.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3
1
方鹏.
德国刑法竞合理论与日本罪数理论之内容比较与体系解构——兼及中国罪数理论的走向选择和体系重构[J]
.比较法研究,2011,25(3):81-98.
被引量:26
2
宋可慧.
论牵连犯存废之问题[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2):29-31.
3
徐嘉崎,国建良.
自洗钱入罪之争议问题的法教义学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5):42-4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杨杰辉.
罪数论与程序法中的犯罪事实[J]
.刑事法评论,2019(1):395-413.
被引量:2
2
方鹏.
刑法适用方法视角下的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关系论[J]
.刑事法评论,2018(1):441-475.
被引量:3
3
徐其佐,凌宝存,张顺民,付强.
大肠癌血管生成与肝脏转移的关系[J]
.前卫医药杂志,2000,17(2):88-89.
4
本刊编辑部.
中国刑法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 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J]
.中外法学,2013,25(1):22-42.
被引量:5
5
时斌.
我国罪数理论的反思与建构——基于比较法的视角[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5):105-108.
6
刘源.
浅谈我国当前罪数理论模式发展现状[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5,0(4):133-134.
7
吴贵森.
罪数形态下的自首认定问题[J]
.河北法学,2015,33(9):48-55.
8
张明楷.
罪数论与竞合论探究[J]
.法商研究,2016,33(1):116-128.
被引量:48
9
陈文昊.
大竞合论的匡正与型构[J]
.研究生法学,2016,0(2):45-62.
被引量:2
10
莫宸屏.
选择性罪名中罪数问题的疑难与解决[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5):52-60.
被引量:1
1
陈洪兵,吴海春.
法益与罪数[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6):89-92.
被引量:2
2
胡同春.
我国同种数罪处罚方法通说的内在冲突初探[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4):75-77.
3
殷凯桦.
同种数罪处罚新论[J]
.西部法学评论,2006(1):34-36.
被引量:1
4
郭莉.
罪数论体系检讨[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23(6):66-70.
5
王利荣.
检视“打黑”对策[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20(3):21-33.
被引量:7
6
贾成宽.
“罪数论”之体系性结构及定位再思考[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94-97.
7
邵维国.
论吸收犯的罪数本质、成立要件及类型[J]
.河北法学,2012,30(4):134-140.
被引量:8
8
裴艳.
刑事和解制度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契合[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1):85-86.
9
陈洪兵.
共罚的事后行为论及其展开[J]
.天府新论,2008(5):63-68.
被引量:4
10
马荣春,张红梅.
从一起争议案件看不作为犯罪的“保证人”与共同过失犯罪[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28(1):74-79.
人民检察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