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革命诉求与知识分子的自我救赎——延安时期丁玲文学道路的再审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们往往把延安时期丁玲思想与创作的"转向"归因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与整合。这种思路的偏颇在于对时代语境的忽略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盲视。对革命的真诚信仰,为革命服务的虔诚姿态,试图借助"革命"而克服自身困境、实现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宏大抱负,应该是延安时期丁玲"转向"的内在动力。
作者
沈文慧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3-125,共3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关键词
丁玲
延安时期
转向
革命诉求
自我救赎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美]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2
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记盛[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3
丁玲.丁玲文集(卷3)[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4.
4
贺桂梅.
知识分子、女性与革命——从丁玲个案看延安另类实践中的身份政治[J]
.当代作家评论,2004(3):112-127.
被引量:57
5
[英]安东尼·吉登斯登,赵旭东,方文译,王铭铭校.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赵超构.《延安一月》[A].朱鸿召编.《众说纷纭话延安》[C].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N].《解放日报》,1943年10月19日.
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选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867页.
4
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N].《人民日报》,1958年2月28日.
5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6
[美]马克·赛尔登(MarkSe1den) 魏晓明.TheYeanWayRevisited,延安道路》(ChinainRevo1ution,《革命中的中国,冯崇义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2002年..
7
李陀.《丁玲不简单~毛体制下知识分子在话语生产中的复杂角色》,《今天》[J].1993,(3).
8
丁玲.《战斗是享受》[A]..《丁玲文集》,卷4[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4年..
9
[美]海伦·福斯特·斯诺.《中国新女性》[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第218-219页.
10
《解放日报》[J].副刊文艺,1941,(26).
共引文献
62
1
杜娟,刘卫东.
1946年丁玲创办《长城》杂志释考[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0(1):99-108.
被引量:3
2
范雪.
谁能照顾人——丁玲延安时期(1936—1941)对人与制度关系的探索[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1):147-158.
被引量:4
3
金美杰,吴雪丽.
革命与母职——左翼文学中的“弃婴叙事”主题探析(1927-1942)[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4):232-243.
4
王碧燕.
革命主体的“内在矛盾”及其“克服”——《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创作与丁玲的精神成长[J]
.军事文化研究,2022,1(3):28-38.
5
陆文采,王建中.
论丁玲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纪念丁玲诞辰一百周年[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6):1-6.
被引量:4
6
张娴.
身份定位、性别意识与自我奔突——谈丁玲《在医院中》的创作[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51-52.
被引量:2
7
鲁玮.
丁玲在延安时期的女性意识——读《三八节有感》[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5):68-69.
8
李东芳.
批判现实倾向的勃兴和消失——试析四十年代初延安鲁迅式杂文和“新杂文”的艺术命运及其影响[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6):10-15.
9
蒋素珍.
政治话语下的启蒙——论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6):58-60.
10
范卫东,刘慧萍.
在流俗中冲撞突围的“真我”——论丁玲建国前的散文创作[J]
.江苏社会科学,2006(4):220-225.
1
王艺,程金城.
《笨花》:民间与革命的双重传奇[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205-211.
2
龚奎林,刘晓鑫.
“十七年”小说的副文本研究[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76-83.
被引量:2
3
陈红旗.
老舍与左翼文学(1926~1937)[J]
.民族文学研究,2010,28(2):57-63.
被引量:2
4
廖美琳.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发展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4,0(1Z):13-14.
被引量:2
5
黄丽贞.
苦闷·白责·救赎——论台湾作家钟理和的心路历程[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6):13-13.
6
冶晴.
蜜蜂串起的音符(组诗)[J]
.绿风,2005,0(3):75-75.
7
曾穗菁.
瑕瑜互见的变奏曲——丁玲“向左转”问题的再思考[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26(3):47-50.
8
杨利娟.
在革命诉求与独立精神的夹缝中——论延安时期丁玲女性意识的消长[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10):91-94.
9
陈红旗.
普罗诗人与革命诉求:1927-1930年间的革命诗歌[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1):52-64.
10
张剑.
20世纪30年代文学对于“现代性”的多元想象与实践[J]
.理论与现代化,2009(5):89-94.
被引量:1
理论导刊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