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论戴望舒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 被引量:1

Identical Value and Different Direction——Appraisal of the Poetry of Dai Wangshu and Bian Zhilin in 1930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双峰",戴望舒与卞之琳分别是"主情"与"主知"的代表人。论文着重论述了两人在精神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的倾向性,肯定他们禀执着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所做出的自我超越。同时也分析了两人处理主客体关系的不同方式。并探讨戴望舒卞之琳给今天诗坛的启示。 Dai Wangshu and Bian Zhilin are two representatives of "Modernism" in 1930s. This thesis has discussed the same of content in the poetry of Dai Wangshu and Bian Zhilin poetry, and approved their spirit of selfremolding because they insisted on going to do as an artist. This thesis has also discussed their different direction of artistical craftsmanship. At last ,it has pointed out the enlightening which Dai Wangshu and Bian Zhilin have given US.
作者 王琳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6-20,共5页 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基金 西华师大硕士启动经费资助
关键词 现代诗派 主情 主知 个人化 非个人化 modernism stand for the perceptual stand for the rational individualism nonindividual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5]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M].北京:三联书店,1974.175.
  • 2[7]杜衡.望舒草·序[M].呼和浩特: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1.
  • 3刘祥安.别一抒情话语——论戴望舒诗歌的意义[J].文学评论,2002(1):62-69. 被引量:8
  • 4[11]卞之琳.自序·雕虫纪历(增订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 5王恩衷.艾略特诗学文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173.
  • 6[14]谢冕.有些诗正离我们远去[N].中国文化报,1996-07-28.
  • 7郑敏.诗人必须自救[J].诗刊,1996,0(2):52-56. 被引量:7
  • 8张同吾.端正诗风,繁荣创作[J].文艺报,1998,(1):25.

二级参考文献18

  • 1龙泉明.中国新诗第二次整合的界碑[J].中国社会科学,1996(5):126-139. 被引量:9
  • 2郭沫若.《革命与文学》[J].创造月刊,1926,.
  • 3卞之琳.《成长》中关于亥尼叶小说中老人的议论.《沧桑集》第14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
  • 4卞之琳.《序·<戴望舒诗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
  • 5杨慎.《升庵诗话》卷12赋兴比条引李仲蒙语.郑奠,谭全基编.《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第429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7月.
  • 61955年臧克家.《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1979年修改后收入《学诗断想》.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8月.
  • 7蓝棣之.《论“现代派”诗的渊源、特征及评价》.《正统的与异端的》,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第86页.
  • 8艾青.《望舒的诗》.《艾青全集》第3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380页.
  • 9戴望舒.《诗人玛耶阔夫斯基的死》[J].小说月报,1930.
  • 10[德]恩斯持·波佩尔著,李百涵,韩力译.《意识的限度—关于时间与意识的新见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参见该书第十六章.

共引文献1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