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无讼的价值理想与和谐的现实追求--中国传统司法基本特质的再认识 被引量:10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儒家讲求和谐与中庸主义的哲学思想,促成了无讼法律意识的形成。"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一般民众的普遍法律心理,也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基层组织系统自我调节的必然结果。臻于无讼之境,无疑支配着司法官实际的价值判断:他们需要经常地绕过成文法的规定,而专注于从事无讼的宣教和纠纷的调停。但是官方的"无讼"与民间的"健讼"又存在着现实的矛盾,司法官既不可能绝对地消灭诉讼,就只能采取务实的态度,以儒家伦理为基础,通权达变,审时度势,司法实质上又是司法官通过"寓教于审"、"寓教于判",追求"无讼"和"少讼"目标的过程,最终期望达到社会和谐与司法衡平的效果。
作者 顾元 李元
出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4,共10页 Journal of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理论研究》(05JJD82001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2][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 2[4]陈义锺编校.海瑞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3[5][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65-66.
  • 4韩秀桃.《教民榜文》所见明初基层里老人理讼制度[J].法学研究,2000,22(3):137-147. 被引量:30
  • 5[9][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M].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123.
  • 6.名公书判清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7[16]蔡冠洛编.清代七百名人传:第一编《政治·政事·邵大业》[M].文海出版社,1968:22.
  • 8[20][日]夫马进.明清时代的讼师与诉讼制度[M]//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393-394.
  • 9[3]相关问题的讨论可参见韩秀桃.明清徽州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121-124.

二级参考文献5

共引文献42

同被引文献74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