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发现片论之二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新哲学实现了以存在者为本体的传统存在论转向以人的存在——实践为本体的现代存在论的革命性变革。《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对这一新哲学的核心作了概括,而《1844年哲学手稿》对这一核心作了充分而深刻的阐述和论证,因此,《手稿》是新哲学的奠基之作。
作者
张凌云
机构地区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2008年第4期30-34,共5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存在与存在者
存在论转向
实践本体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2006年《东岳论丛》杂志社理事单位[J]
.东岳论丛,2006,27(4).
被引量:1
2
姚顺良,汤建龙.
“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及其方法论意义——兼答王东教授等[J]
.学术月刊,2007,39(4):46-54.
被引量:11
3
王东,林锋.
马克思哲学创新实质新探[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5):31-35.
被引量:10
4
何中华.
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东岳论丛,2006,27(3):5-16.
被引量:20
5
吴炫.
什么思想与什么学术[J]
.学术月刊,2001,33(10):6-9.
被引量:2
6
王东.
应否分出相对独立的“哲学手稿”——《1844年手稿》版本结构新发现[J]
.东岳论丛,2006,27(4):22-2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67
1
乔法容.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条未走之路[J]
.国外社会科学,1995(6):21-27.
被引量:12
2
张一兵,姚顺良,周嘉昕(整理).
两条逻辑的相互消长还是共同消解?——析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结构(学术对话)[J]
.理论探讨,2006(3):42-49.
被引量:14
3
张一兵,姚顺良.
法权唯物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析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第一次转变”(学术对话)[J]
.南京社会科学,2006(6):39-48.
被引量:5
4
宇海金,刘付春.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新诠释——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兰州学刊,2006(6):18-19.
被引量:16
5
张一兵,姚顺良,唐正东.
实践与物质生产——析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本质[J]
.学术月刊,2006,38(7):33-44.
被引量:12
6
王东,林锋.
马克思哲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吗?——“两次转变论”质疑[J]
.学术月刊,2007,39(4):37-45.
被引量:15
7
.《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41,365,366,18,299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共引文献
40
1
刘家俊.
现实批判与哲学批判之间的艰难较量——青年马克思早期哲学批判的黑格尔根基[J]
.宁夏社会科学,2020,0(1):44-49.
被引量:2
2
赵景来.
关于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学术界,2005(2):268-278.
被引量:9
3
林锋.
综合创新和新唯物主义的创立——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一种新解读[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10(6):24-27.
被引量:2
4
林锋.
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二答叶志坚先生[J]
.东岳论丛,2007,28(4):19-31.
被引量:7
5
朱天明.
“两次转变”与马克思的“新哲学”、“新世界观”——兼与王东、姚顺良教授等商榷[J]
.学术月刊,2008,40(1):31-36.
6
李包庚.
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哲学的名称的思考[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2):80-83.
7
孙成竹.
马克思哲学革命与费尔巴哈人本学关系的再思考[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20(4):35-39.
8
潘巍,徐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进展述略[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9(6):105-109.
9
吴玉.
马克思人学理论研究的三个维度及其当代价值[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36-38.
10
白刚,杨传社.
马克思辩证法超越形而上学的两条道路[J]
.东岳论丛,2009,30(5):118-121.
被引量:2
1
赵文.
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本体论基础刍议——从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批判谈起[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2):9-16.
被引量:1
2
卢云成.
存在与无——试论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的相遇和歧异[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27-34.
被引量:1
3
海德格尔(著),赵卫国(译).
《精神现象学》的前提--其始于绝对的绝对开端[J]
.现代哲学,2010(1):88-93.
被引量:2
4
嵇光前.
再论物质——实践本体论[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4):60-61.
5
朱耀平.
现象学的存在论意义和生存论根基[J]
.世界哲学,2007(4):51-60.
6
张震.
海德格尔与诠释学的存在论转向——《存在与时间》中的诠释学问题[J]
.兰州学刊,2007(6):31-33.
被引量:1
7
王于,陈朗.
“实践本体伦”及其革命意义[J]
.哲学动态,1988(3):14-16.
被引量:14
8
王爱冬.
“传统本体论”与“现代存在论”相对应是否科学?——与杨学功先进商榷[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3(2):66-68.
9
安启念.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7(1):61-67.
被引量:5
10
林可济.
追问“存在”,还是追问“存在者”?——从海德格尔的哲学视角梳理西方哲学史[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37-42.
被引量:4
探索与争鸣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