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 0世纪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逆境和顺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后逐渐产生了双重社会效应,既加深了人们对于作品与作家生产之间关系的认识,又加速了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价值的降低。而本雅明和伊格尔顿等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理论的全新阐释,给艺术生产提供了更广泛的理论发展空间。同时,艺术生产理论也避免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再现说"、"镜子说"等过分强调客体贬主体作用的不足,而把艺术活动看成一种生产,就使得艺术创作最终走下神坛,成为可以被大众广泛参与的生产实践之一,从而更加深入人心。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94-97,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2005年度项目"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溯源与理论模式研究"(10552163) 黑龙江大学青年2007年度基金项目"本雅明与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比较研究"(QW20062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英)约翰·B.汤普森(JohnB.Thompson)著,高銛等.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译林出版社,2005.
  • 2陆梅林选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辑委员会.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M]漓江出版社,198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