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主持人语:近年来根据流行病学的初步调查,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有关其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学、诊断及治疗学方面的理论观点不断更新,治疗效果也大有提高,已逐步引起了临床上的高度重视。故本刊邀请有关知名专家撰编此胃食管反流病专栏,以飨读者。本专栏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深入地揭示该病是在机体正虚的内因基础上加上外邪的侵袭引起防御因子及损伤因子不平衡所致,为临床诊治指明了方向。根据有无内镜下食管黏膜病变该病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和Barrett食管三种临床类型。因此,专栏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作了重点而确切的分析,提出对于有典型食管症状者,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是目前临床诊断NERD最为实用的方法。我国是胃癌和食管癌高发国家,对拟诊患者一般先行内镜检查,它是诊断BE的主要的便捷方法。24h食管PH监测能较准确显示酸反流规律,食管测压能预测抗反流的疗效,评估食管功能。食管胆汁反流测定可以反映是否存在胆汁反流及其程度。根据病情选用以上方法可以恰当而正确诊断病情。有关该病的治疗,医药虽有抑酸剂、动力剂及粘膜保护剂等可以应用,但目前看来,只有抑酸治疗是缓解症状的主要措施。因为反流至食管的胃酸是根本的致病因素,抑酸药物中PPI抑酸能力强,起效快,但需要长期维持治疗,而间歇给药或按需服用停药后半年的食管炎及症状复发率分别为80%和90%,而且有时会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本专栏精辟论述了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认识、辨证分型和治则方药等,有很大的临床参考意义。中医治疗主要是调整全身状态和脾胃功能。贯彻辨证施治的精神,针对该病的基本病机"肝郁脾虚,肝木克土,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大法是疏肝健脾,和胃降逆,化痰祛湿,理气活血。在病情复杂多变时,根据机体的标本缓急、虚实寒热的不同而灵活用药。尤其有部分病人西药久治不愈,症状持续或依赖PPI而不能停药,此时应用中药却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逐步撤掉对PPI的依赖,而达到维持治疗的作用。
作者 许乐
出处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3期166-169,共4页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