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魏晋六朝时期“V1+О+V2”格式语法属性浅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绝大多数“V1+O+V2”格式还是不能看作动结式,至少不能是是典型的动结式;此期也出现了少数可视为动结式的“V1+O+V2”结构,主要是考虑到这类用例中,后项动词直接且只与前项动词发生关系,而与施事主语没有“支配——被支配”关系。
作者 徐秀云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4期34-35,共2页 Modern Chines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8

  • 1董秀芳.述补带宾句式中的韵律制约[J].语言研究,1998(1):55-62. 被引量:67
  • 2何乐士.从《左传》和《史记》的比较看《史记》的动补式[J].东岳论丛,1984,5(4):81-91. 被引量:11
  • 3何乐士.《史记》语法特点研究[A]..两汉汉语研究[C].山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 4李讷 石毓智.汉语动补结构的发展与句法结构的嬗变[A]..中国语言学论丛(2)[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 5梅祖麟.从汉代的“动、杀”、“动、死”来看动补结构的发展—兼论中古时期起词的施受关系的中立化[A]..语言学论丛(16)[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 6李佐丰.先秦汉语的自动词和使动用法[A]..语言学论丛(10)[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 7杨平.“动词+得+宾语”结构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语文,1989,(2).
  • 8周迟明.《汉语的使动性复式动词》[J].《山东大学学报》,1957,(1).

共引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