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层地温能为住宅节能带来广阔前景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北京来说,节约能源主要指节约不可再生常规能源,而要真正实现规模的节约效应,就必须大力发展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浅层地温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利用的过程当中,它不像化石燃料那样在获取能源和生产电力的同时排放大量的燃烧产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引起温室效应、酸雨、土地沙漠化等司题。因此,开发利用清洁无污染的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
宁波
机构地区
北京浅层地温能研究推广中心
出处
《住宅产业》
2008年第4期52-54,共3页
Housing Industry
关键词
浅层地温
可再生能源
能带
住宅
常规能源
土地沙漠化
节约能源
节约效应
分类号
TU18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9
1
王铁行.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冻胀变形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2005,18(2):1-5.
被引量:52
2
吴赣昌,张淦生.
有效辐射计算对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影响[J]
.佛山大学学报,1995,13(2):19-25.
被引量:10
3
陈德芳.
半横向通风方式分析研究和计算[J]
.地下工程与隧道,1996(2):24-35.
被引量:4
4
汪海年,窦明健.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数值模拟[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4):11-15.
被引量:25
5
韩星,张旭.
公路隧道稳态纵向温度升高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4):591-595.
被引量:15
6
(JTJ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S].1999.
7
王毅才.隧道工程(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S].
9
李辉,黄晓明,张久鹏,廖公云.
基于连续变温的沥青路面车辙模拟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5):915-920.
被引量:30
10
张宇旭.
隧道工程常见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J]
.国外建材科技,2008,29(1):69-72.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
1
叶蔚,张旭,王军.
隧道路面通风除湿传质模型及经济性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4):770-775.
被引量:1
2
王威娜,秦煜,李小飞,陈辉强,王迪.
季节冻土地区阴阳坡路基温度场及变形发育数值模拟[J]
.公路交通科技,2017,34(2):20-28.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王尽忠.
中天山特长隧道TBM施工湿热环境控制技术研究[J]
.隧道建设,2014,34(3):212-215.
被引量:13
2
曹阳,党伟,张玲.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8(6):52-57.
被引量:1
3
汪水银.
多年冻土地区填方路基温度场分布特征[J]
.公路交通科技,2018,35(3):28-35.
被引量:6
4
张文清,李承成,刘德仁,杨成,牛亚强.
季节冻土区保温隔水路基防冻胀效果研究[J]
.冰川冻土,2017,39(6):1258-1264.
被引量:5
5
刘大雷.
膨胀土边坡滑坡的坡向效应及机制浅析[J]
.中国水运,2018,0(10):77-79.
6
王方立,陈钟,吕欢.
季冻区道路冻深简化计算方法研究[J]
.路基工程,2020,0(1):141-146.
7
张明礼,岳国栋,丑亚玲,王得楷,王斌,周志雄.
河西走廊地区路基阴阳坡效应及合理高度分析[J]
.冰川冻土,2019,41(6):1430-1440.
被引量:5
8
甄玉超.
季冻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
.交通世界,2021(9):114-115.
被引量:1
9
杨智.
季节性冻土区粉砂土路基变形特性研究[J]
.计算机仿真,2022,39(1):274-278.
被引量:3
10
邓青松,曾超,何先志,陈风光,刘晓.
季冻区公路路基水热场阴阳坡差异与防冻胀模拟[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8):3113-3128.
被引量:6
1
党如新.
浅谈公路建设如何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14):180-180.
2
郝爱兵,范宏喜(整理).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37(2).
被引量:2
3
“碳中性”生活,你开始了吗?[J]
.中外食品工业(贝太厨房),2008(4):108-109.
4
谷曰能.
多建花池少筑花台[J]
.四川建筑,2003,23(B08):41-41.
5
魏连伟.
北京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J]
.地热能,2007(3):12-13.
6
地热能开发利用纳入我国“十二五”能源规划[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1(7):4-4.
7
上海南站交通枢纽“节约”效应显现[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4):110-110.
8
陈建平.
目前北京市的热泵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J]
.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7(4):6-6.
9
杨远洲.
水利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J]
.建筑·建材·装饰,2015,0(22):253-253.
10
蒲鸿,高殿森.
浅谈地源热泵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
.中国储运,2011(12):105-107.
被引量:1
住宅产业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