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8年第24期23-24,共2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8
-
1丁剑平,马俊玲,钱小燕.单方干预与联合干预效应对中国的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49-55. 被引量:4
-
2胡坚,董曦明.西方外汇干预理论述评——兼论西方外汇干预理论在我国的实用性[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20(3):17-23. 被引量:3
-
3郭田勇,陈佳.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效力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7):57-61. 被引量:23
-
4毛蕊.我国汇率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2007,16(04X):87-88. 被引量:3
-
5谭雅玲.改革前行要看问题 掌握主动要有远见——人民币汇率改革3年反思[J].武汉金融,2008(8):4-8. 被引量:2
-
6高琼华.我国汇率制度选择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0(5):169-173. 被引量:2
-
7郭雪梅.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对银行业影响分析[J].全国商情,2008(9):61-63. 被引量:2
-
8陈浪南,黄洵.联合外汇干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39(5):58-66. 被引量:8
-
1覃东海.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J].中国外汇,2006(7):12-13. 被引量:2
-
2贾婧.流动性过剩浅述[J].硅谷,2008,1(14):194-194.
-
3张宁(整理).新视角: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风险与责任[J].中国外汇,2006(8):12-15.
-
4何帆.不一样的全球化[J].中国中小企业,2009(2):72-74.
-
5马骏.如何解读中国关于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提议[J].中国对外贸易,2009(4):14-14.
-
6翁世淳.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中国金融安全[J].海南金融,2007(8):9-11.
-
7徐志懿.新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再选择[J].全国商情,2010(6):60-61. 被引量:1
-
8Jean Pisani-Ferry,Yung Chul Park,Naoyuki Yoshino,唐旭.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可持续性、调整时机与对策建议[J].国际经济评论,2006(5):62-64. 被引量:1
-
9谭小芬.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5):5-7. 被引量:3
-
10Alan Ahearne,Klaus Regling,In Jun Kim,Dariusz Rosati,施建淮.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欧洲的观点[J].国际经济评论,2006(5):49-53.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