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内风与气血关系浅谈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内风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病理学概念,气血是人体物质和功能的集中体现,内风的产生与气血有密切的联系。该文以脏腑为切入点阐述内风与气血的内在联系;指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即血行瘀滞、筋脉失养是产生内风的关键因素。
作者
韩建锋
郑金发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河南中医》
2008年第4期7-8,共2页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内风
气血
脏腑
分类号
R223.14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2
1
胡国俊.
培土宁风法在“诸风掉眩”病证中的运用[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5):49-51.
被引量:2
2
刘昭纯,马月香.
关于建立“瘀血生风”概念的思考[J]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5-8.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4
1
申锦林,张学文.
“虚、瘀、风”与中风之关系[J]
.中医药研究,1994,10(6):6-7.
被引量:7
2
方药中.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77.
3
孙丽平.
王烈治疗小儿癫痫的经验[J]
.湖北中医杂志,1997,19(2):7-8.
被引量:7
4
杨树德,薛轴,杨金菊.
中西医结合对中风理论与治则的新认识[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2):111-112.
被引量:78
共引文献
38
1
商建军,韩景光.
急性脑出血血瘀病机的研究状况[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5):59-61.
被引量:8
2
刘昭纯,马月香,刘红杰,吴俊玲.
“瘀血生风”假说的形成及其意义[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2):88-91.
被引量:33
3
贺用和.
内风概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801-803.
被引量:24
4
付长庚.
试论血瘀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1):32-33.
被引量:26
5
张国平,刘华,别晓东.
不同类型中风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谱指标的研究[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3):204-205.
被引量:11
6
吴晓青,刘昭纯.
论“瘀血生风”的兼证规律[J]
.天津中医药,2006,23(6):477-479.
被引量:4
7
岳晓莉,秦林,滕佳林,姜萍.
内生五邪研究概况与展望[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5):86-88.
被引量:7
8
张国杰.
“瘀血生风”的机理探讨[J]
.中医研究,2007,20(11):9-11.
被引量:1
9
高红莉,刘昭纯.
活血熄风方对缺血性中风大鼠大脑皮层血流量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62-65.
被引量:4
10
高红莉,刘昭纯.
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J]
.新中医,2008,40(2):100-10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62
1
蒋军林,李倩,周慎.
论王清任中风气虚血瘀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对后世影响[J]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3):77-79.
被引量:16
2
张志斌,王永炎.
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1-3.
被引量:160
3
何光明.
中风病因病机的探讨[J]
.陕西中医,1989,10(9):405-406.
被引量:2
4
师汝华.
中医气虚血瘀论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2):66-66.
被引量:8
5
施云,杨国芳.
《伤寒论》阳虚动风刍议[J]
.江西中医药,2005,36(11):11-11.
被引量:4
6
王永炎,张启明,张志斌.
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1):6-7.
被引量:162
7
贺用和,韩静.
论“风”与肿瘤转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124-126.
被引量:53
8
杨牧祥,于文涛,魏萱,王长垠,王秉岳,安俊岐.
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6,24(9):1593-1595.
被引量:41
9
邬继红,吕海波,唐玉秀.
浅谈围刺法的临床应用[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0):33-34.
被引量:13
10
马斌,高颖.
中风病发病第7天和第14天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初步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61-1563.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3
1
何光明.
治疗急症的新思路——发展中的内风学说[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58-259.
被引量:1
2
高维,王嘉麟,邢佳,袁清洁,王建伟,高东阳,郭凯航,郭蓉娟.
浅谈从气血论治缺血性脑卒中[J]
.辽宁中医杂志,2017,44(8):1770-1773.
被引量:13
3
刘华聪,张治楠,黄泳.
麻木病机及常用穴位浅析[J]
.河南中医,2019,39(12):1898-190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袁勤,汪瑛.
针刺强刺激十宣穴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卒中后手指精细运动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89):115-116.
2
焦东方,刘爱华,孙晓泽.
风药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应用[J]
.中医杂志,2017,58(16):1378-1380.
被引量:11
3
王建伟,张允岭,贺立娟,王嘉麟,李阳,高维,刘向哲,王建华,郭蓉娟.
从气-血-脑神关系谈中风病病机演变[J]
.新中医,2018,50(7):225-227.
被引量:11
4
闫如玉,陈沛,江澜,王雅惠,耿花蕾,吴爽,王珊,邹忆怀.
急性缺血性中风末梢微循环特点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
.环球中医药,2018,11(12):1887-1891.
被引量:2
5
高爱民,王宁,钱倩,刘永刚,任翠剑,齐伟静.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参数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2):162-165.
被引量:8
6
向宪文,刘西建.
补阳还五汤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2020,41(7):885-887.
被引量:16
7
王桂芝,王瑞美,郑德松,扈洁,赵志娟.
百会八阵穴电针联合平衡训练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9):1702-1706.
被引量:16
8
张勇.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推治疗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20,38(4):115-117.
被引量:1
9
卢荣,胡蕾.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和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6):179-182.
被引量:20
10
许卓,刘洋,梁赋.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LPA、Hcy、MCP-1水平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1):84-87.
被引量:11
1
邱联亚.
瘀血腹诊与腹部气血关系的探讨[J]
.黄河医学,1994,3(3):95-96.
2
徐重明,汪自源.
论月经病与调理气血[J]
.光明中医,2010,25(5):745-746.
被引量:5
3
陈全新.
针灸治疗血瘀证临床研究述要[J]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89-1790.
4
马明.
论气血[J]
.陕西中医函授,1997(1):17-20.
被引量:2
5
师燕飞,陈宪海.
从中医角度浅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贫血[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20-21.
被引量:2
6
张德新,潘丰满.
“肝者,罢极之本”理论与气血关系探析[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30(1):14-15.
被引量:3
7
邓彩云.
调理气血关系[J]
.大家健康,2016,0(12):36-36.
8
姬水英.
气血关系在方剂中的运用[J]
.吉林中医药,2007,27(5):47-47.
被引量:3
9
石爱君.
辨证治疗乳腺增生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82-83.
被引量:6
10
贺金,宋广杰,田翠时.
肺朝百脉析义[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5):9-10.
被引量:12
河南中医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