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文化传播中文本意义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体系体现出文本意义表述的不同方式。本文从语用学的顺应论入手阐述了跨文化传播中文本意义在语言结构、心理世界和语境关系顺应层面的个性化文化编码选择,通过现象学的主体间性哲学观论述了文化差异对文本意义理解影响的认知策略以及文化融合的跨文化传播原则。
作者
赖彦
蔡荣寿
机构地区
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3-237,共5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顺应论
主体间性
文化融合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19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8
1
Spiro.文化与人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
单波,王金礼.
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1):36-42.
被引量:67
3
罗雯.
论跨文化传播的主体间性与文本间性及话语层面[J]
.国际新闻界,2006,28(10):34-38.
被引量:20
4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2000.
5
张法.中西关学与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
左飚.环线与线性:中西文化特性比较[A].王菊泉,郑立信.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
李建盛.理解事件与文本意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8
王金会.
跨文化传播下的文化融合与文化自觉[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2):101-103.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宋庚一.
美国媒体对伊斯兰世界的形象建构——以《时代》个案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1(2):27-31.
被引量:1
2
单波,王金礼.
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1):36-42.
被引量:67
3
周宁.
西方现代性源起的中国灵感[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3):5-12.
被引量:4
4
周宁著 编注.《龙的幻象》[M].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5
[英]戴维·伯姆.王松涛译.《论对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6页.
6
[法]马特拉.陈卫星译.《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194页.
7
赵汀阳.《理解与接受》[A]..载《跨文化对话》(九)[C].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92页.
8
[美]拉里·萨默瓦 理查德·波特.麻争旗等译.《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505-507页.
9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肖志军译.《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7-91页.
10
[德]盖奥尔格·西美尔.林荣远译.《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512页.
共引文献
119
1
宋暖坤.
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路径探析[J]
.戏剧之家,2022(20):51-53.
被引量:2
2
彭华新,宋思茹.
跨文化报道中的语言伦理批评:从中医概念的海外传播说起[J]
.全球传媒学刊,2022,9(6):39-52.
被引量:2
3
马晨莲,张江浩.
高低语境间文化壁垒的成因及理论消解[J]
.传媒论坛,2023,6(9):82-85.
4
李智,黄新新.
主体间性视域下交互式纪录片的发展与反思[J]
.北方传媒研究,2021(6):62-67.
5
姜蕊.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编辑的文化选择[J]
.青年记者,2008(29):5-6.
被引量:4
6
陈月明.
2007年我国传播学理论研究及评估[J]
.东南传播,2008(8):1-4.
7
谢登斌.
语言学取向的教育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4):24-31.
被引量:8
8
龚新琼.
跨文化传播中的他者定型[J]
.理论观察,2006(4):164-166.
被引量:1
9
张咏华.
试析2005年中国大陆的国际传播研究——以若干新闻传播学刊物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4):28-31.
被引量:3
10
罗雯.
论跨文化传播的主体间性与文本间性及话语层面[J]
.国际新闻界,2006,28(10):34-38.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46
1
田园.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之解构[J]
.传媒论坛,2023,6(6):68-73.
被引量:2
2
张焱,傅雨,杜小凡,李浩然.
跨文化视域下东方故事的西方解构——以好莱坞电影《花木兰》为例[J]
.传媒论坛,2022,5(9):64-67.
被引量:3
3
周德刚.
资本强制下的文化交往与文化全球化的铺开[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6):90-94.
被引量:1
4
熊伟.
透视跨文化传播的“误读”问题[J]
.东南传播,2008(7):43-45.
被引量:7
5
孙中田.
文学解读与误读现象[J]
.文艺争鸣,1995(4):41-46.
被引量:5
6
乐黛云.
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J]
.中国文化研究,1994(2):17-19.
被引量:74
7
张梅花.
青岛档案历史知识库青岛档案信息网三维展厅启用[J]
.山东档案,2010(6):32-32.
被引量:5
8
金萍.
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6(2):33-35.
被引量:4
9
郝钦海.
广告语言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简析中译英广告语言[J]
.外语教学,2000,21(3):26-32.
被引量:51
10
童兵.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认识误区[J]
.新闻大学,2004(8):20-24.
被引量:52
引证文献
7
1
马晨莲,张江浩.
高低语境间文化壁垒的成因及理论消解[J]
.传媒论坛,2023,6(9):82-85.
2
党芳莉.
跨文化传播中国家形象的媒体误读研究[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4):26-32.
被引量:4
3
邱馨.
灾害应急中跨文化传播理念的意识融合构想[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54-56.
被引量:1
4
高坤.
新媒体时代网络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
.东南传播,2012(9):143-144.
被引量:10
5
郭小霞.
浅谈新媒体时代跨文化传播符号的塑造与解读[J]
.新闻知识,2013(9):39-40.
被引量:6
6
李睿.
非语言符号在影视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及影响探究——以动画短片《包宝宝》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2019,40(13):90-91.
被引量:4
7
汤玲玲,曹志强,王小云.
面向国际社会的档案宣传工作转型路径研究[J]
.档案与建设,2020(9):32-35.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何晨阳.
调适与重构——浅谈迪斯尼影片《木兰》的跨文化传播[J]
.新闻世界,2010(6):213-214.
2
郭小霞.
浅谈新媒体时代跨文化传播符号的塑造与解读[J]
.新闻知识,2013(9):39-40.
被引量:6
3
王彤,陈一.
跨文化传播下的字幕组:在看似侵权与违法的背后[J]
.传媒观察,2014(4):14-16.
被引量:16
4
宫承波,田园.
构建“微时代”的对外传播体系[J]
.对外传播,2014(6):7-9.
被引量:14
5
顾熠男.
新媒体时代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0(7):119-120.
被引量:1
6
郭小平.
论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绿色镜像”与风险治理[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9):112-117.
被引量:13
7
肖潇.
新媒体语境下的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4):16-20.
被引量:3
8
王文洁,汤亚旭.
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变化[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24):77-78.
9
熊辉.
跨国营销的新媒介传播策略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17,38(8):9-10.
10
丘思娜.
新媒体时代的跨文化交际及其能力培养[J]
.校园英语,2017,0(36):158-160.
被引量:1
1
谢锦芳.
英汉数字词语的认知比较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08-109.
2
葛金玲,李美平.
汉语思维方式对汉法翻译的负迁移[J]
.译苑新谭,2013(1):49-52.
3
卢春媚.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汉英语言的特点[J]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0):87-91.
被引量:5
4
朱怀,孙凡.
成人汉语教学的文化传播原则[J]
.成人教育,2011,31(5):65-66.
5
朱玉敏,牛中娟.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汉英语言的不同[J]
.双语学习,2007(11M):168-169.
被引量:1
6
刘明东.
文化图式翻译原则与策略探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88-93.
被引量:4
7
张颂.
关于声形俱佳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六[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5):58-59.
被引量:1
8
勒孚作.
从模因论视角解读强势网络流行语“杯具”的语义生成与变异[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1):105-106.
被引量:2
9
阮锦荣.
《汉语大词典》的编纂[J]
.语文建设,1994(9):15-16.
被引量:4
10
罗振西.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6):80-82.
被引量:5
江西社会科学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