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植保》
2008年第1期16-18,共3页
Guangxi Plant Protection
参考文献11
1 马永清,韩庆华.不同玉米品种对麦秸覆盖引起的生化他感作用的差异性分析[J] .生态农业研究,1993,1(4):65-69. 被引量:28
2 郭永霞,孔祥清.转基因技术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及展望[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4):23-26. 被引量:4
3 房义福,刘元铅,徐迎春,王开芳.植物天然活性物质对有害生物的防御作用及其开发利用前景[J] .山东林业科技,1997,27(S1):77-79. 被引量:2
4 周淑清,黄祖杰,阿荣.狼毒异株克生现象的初步研究[J] .中国草地,1998(4):52-55. 被引量:35
5 李立新,崔岩,李怀忠.浅谈森林植物间的异株克生现象[J] .防护林科技,2004,17(5):73-74. 被引量:2
6 宋君.植物间的他感作用[J] .生态学杂志,1990,9(6):43-47. 被引量:105
7 李香菊,李秉华.植物异株克生及其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1998,2(4):5-8. 被引量:8
8 王利文,潘志华.农作系统内异株克生现象研究的进展[J] .作物杂志,1999(1):3-5. 被引量:8
9 李宝平,苏仙绒.试谈植物相生相克效应的应用[J] .运城学院学报,1994,15(4):23-24. 被引量:3
10 陈杰,吴志伟.用幼苗生测法测定黑麦中他感化学物质的不同活性[J] .浙江化工,2002,33(1):1-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15
1 马永清,韩庆华.不同玉米品种对麦秸覆盖引起的生化他感作用的差异性分析[J] .生态农业研究,1993,1(4):65-69. 被引量:28
2 周淑清,侯天爵,黄祖杰.狼毒水浸液对几种主要牧草种子发芽的影响[J] .中国草地,1993,15(4):77-79. 被引量:29
3 李绍文.生态生物化学(二):高等植物之间的生化关系[J] .生态学杂志,1989,8(1):66-70. 被引量:56
4 李香菊,王贵启,白素娥,李秉华.免耕夏玉米田大龄杂草发生、危害与防除[J] .河北农业科学,1995(1):22-24. 被引量:10
5 James C. Global Statues of Commercialized Transgenic Crops: 2001 [J]. ISAAA Briefs, 2001,(24):30-33.
6 Berbe B.A.,Allelopethy: A biotechnological-agrochemical approach[J].Am. Chem. Soc. Symp. Ser., 1987,(330):56-58.
7 Ishicla Y, Saito H, Ohta S, et al. High Efficiency transformation of maize (Zea mays L.)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J].Nature Biotechnology,1996,(14):745-750.
8 Zhu T, Mettonburg K, Peterson D J. Engineering herbicide-resistant maize using chimeric RNA/DNA oligonucleotides[J].Nature Biotechnology,2000,(18):555-558.
9 Wan Y.Type I cells a bombardment target for generating fertile transgenic maize (Zea mays L.)[J]. Plants,1995,(196):37-48.
10 杨学君,硕士学位论文,1988年
共引文献196
1 别智鑫,张国贞,蔡永社,贺立虎.核桃青皮化感物质初提溶剂的选择[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5-8.
2 高承芳,任丽花,徐国忠,翁伯琦.山地果园套种牧草化感作用研究进展与若干启示[J] .福建果树,2007,25(4):43-47. 被引量:1
3 别智鑫,翟梅枝,贺立虎,王婷,景炳年.核桃青皮水提液对小麦和三叶草的化感作用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6):108-110. 被引量:29
4 赵彩霞,翟梅枝,王伟,别智鑫.核桃青皮的化感作用 Ⅰ次生物质对几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6):121-124. 被引量:22
5 姚拓,寇建村,刘英.狼毒栅锈病调查及其用于控制狼毒的初步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2004,20(2):142-144. 被引量:14
6 李大伟,贾庆利,巩振辉.植物化感作用在蔬菜作物上的表现及其应用[J] .陕西农业科学,2004,50(4):40-42. 被引量:18
7 张强,郝双红,马志卿,冯俊涛,张兴.38种植物除草活性研究初报[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95-98. 被引量:22
8 赵成章,樊胜岳,殷翠琴.喷施灭狼毒治理毒杂草型退化草地技术研究[J] .草业学报,2004,13(4):87-94. 被引量:17
9 黄世典.森林植物的异株克生及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 .福建林业科技,1993,20(4):51-54.
10 史志诚,王亚洲.中国西部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研究的新进展[J] .动物毒物学,2004,19(1):3-6.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11
1 房义福,刘元铅,徐迎春,王开芳.植物天然活性物质对有害生物的防御作用及其开发利用前景[J] .山东林业科技,1997,27(S1):77-79. 被引量:2
2 李立新,崔岩,李怀忠.浅谈森林植物间的异株克生现象[J] .防护林科技,2004,17(5):73-74. 被引量:2
3 郭永霞,孔祥清.转基因技术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及展望[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4):23-26. 被引量:4
4 马永清,韩庆华.不同玉米品种对麦秸覆盖引起的生化他感作用的差异性分析[J] .生态农业研究,1993,1(4):65-69. 被引量:28
5 李善林,由振国,李孙荣,张丽.小麦提取物对反枝苋、繁缕生长的化感效应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1996,12(4):168-170. 被引量:25
6 周淑清,黄祖杰,阿荣.狼毒异株克生现象的初步研究[J] .中国草地,1998(4):52-55. 被引量:35
7 李香菊,李秉华.植物异株克生及其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1998,2(4):5-8. 被引量:8
8 王利文,潘志华.农作系统内异株克生现象研究的进展[J] .作物杂志,1999(1):3-5. 被引量:8
9 宋君.植物间的他感作用[J] .生态学杂志,1990,9(6):43-47. 被引量:105
10 李宝平,苏仙绒.试谈植物相生相克效应的应用[J] .运城学院学报,1994,15(4):23-2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
1 崔建平,田立文,林涛,徐海江,郭仁松.膜下滴灌棉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特点的初步研究——以阿瓦提县为例[J]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5):799-803. 被引量:7
2 马钢,侯宪东,张阳阳.农田生态系统杂草生态控制策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37-40. 被引量:3
1 李香菊,李秉华.植物异株克生及其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1998,2(4):5-8. 被引量:8
2 李鑫民,陈启玉,宋长清,张天学,刘炳友.浅谈森林植物间的异株克生现象[J] .中国西部科技,2008,7(13):41-42.
3 李立新,崔岩,李怀忠.浅谈森林植物间的异株克生现象[J] .防护林科技,2004,17(5):73-74. 被引量:2
4 何娜.异株克生现象在杂草防治和农业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0):137-139. 被引量:2
5 郭永霞,孔祥清.转基因技术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及展望[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4):23-26. 被引量:4
6 戴良先,董昭林,柏正强.免耕人工草地的管理及利用技术[J] .草业与畜牧,2007(6):60-61.
7 王丽娜,王丽冬.几种除草剂在果树生产上的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0(6):224-225.
8 温素卿,孟树标.树木的克生现象与混交造林[J] .河北林业,2003(1):19-19. 被引量:2
9 苏少泉.杂草治理中的异株克生问题[J] .世界农业,1987(12):29-32. 被引量:1
10 孙笑梅,郑义,易玉林,刘玉堂.爱密挺在河南农作物上的应用及展望[J] .中国农技推广,2007,23(8):37-3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