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审美话语与现代性批判——哈贝马斯美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哈贝马斯通过对现代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现象进行分析,并在审视传统审美话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往理性的审美内涵。交往理性的核心是主体间性,只有在主体间性的框架之内,审美才能走出传统审美话语局限于主体意识哲学的迷城,呈现出它的广阔胸襟,进而为现代人重建美好精神家园指明方向。
作者
谭容培
唐红兵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6-99,共4页
Seeker
基金
湖南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
04ZB04
关键词
现代性
审美话语
交往理性
生活世界
主体间性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41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9
1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74页.
2
贺照山编.《学术思想评论》第三辑,《哈贝马斯论现代性》,曹卫东译,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7,81页.
3
哈贝马斯 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206页.
4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M].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21页,第122页,第125页,第129页,第129页,第119页,第140页,第18页.
5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3页.
6
杨春时.
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2(1):17-24.
被引量:179
7
哈贝马斯.《启发性批判还是拯救性批判》[A].刘小枫编.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C].学林出版社,1997年.第1096-1097页.
8
哈贝马斯。《问题与反问题》,载《哈贝马斯与现代性》,203页。。
9
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1页.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弗莱德·R·多尔迈 万俊人等译.主体性的黄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
马丁·布伯.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3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共引文献
341
1
金柄珉.
互文与张力:中朝文人题画诗文的跨文本价值——以黄云鹄所辑《完贞伏虎图集》为中心[J]
.中国比较文学,2023(4):208-225.
2
史佳辉.
《隐入尘烟》:两种逻辑互构下的阐释冲突[J]
.新闻传播,2023(10):21-23.
3
侯然然.
《幸福之路》两个中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J]
.现代英语,2020(20):70-72.
4
覃玉荣.
混合模式下高校课程思政师生主体间性探索[J]
.文化与传播,2022,11(3):58-66.
被引量:2
5
张璟慧.
巴什拉想象哲学与当代间性文学批评[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2):107-112.
被引量:2
6
苗兴伟,李珂.
主体间性视角下生态身份的话语建构[J]
.英语研究,2022(2):154-165.
被引量:2
7
彭松乔.
“术归于学”——近30年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国文论境遇反思[J]
.学术论坛,2008,31(3):161-166.
8
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
.中国翻译,2003,24(1):21-26.
被引量:1440
9
吴忠岫.
《使至塞上》的主体间性对话解读[J]
.文教资料,2008(21):6-8.
10
张宁.
从译者的“创造性叛逆”看译者的主体性[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53-54.
同被引文献
27
1
钟子林.
国外音乐动向之一新浪漫主义[J]
.人民音乐,1987(6):38-40.
被引量:1
2
尼采.善恶的彼岸[M].前言.
3
[英]伯林.浪漫主义革命:现代思想史的一个危机[M]//达巍等编.消极自由有什么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4
[德]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刘小枫编,顾仁明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
6
[加]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7
雅斯贝尔斯.现时代的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8
[德]本雅明.经验与贫乏[M].王炳均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9
[美]马太·卡林奈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
10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引证文献
2
1
柳清华,李富贵.
现代性的物质审美主义批判[J]
.甘肃社会科学,2008(6):219-222.
被引量:1
2
刘瑾.
困境与现代理性重建:对新浪漫主义音乐产生及意义的美学思考[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1):106-11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胡群.
人、环境和地域文化——关于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的思考[J]
.贵州社会科学,2009(4):56-58.
被引量:1
2
方晓曼.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罗奇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音乐分析[J]
.黄河之声,2022(4):77-79.
3
李雪莉.
关于乔治·罗奇伯格新浪漫主义风格的探究——以《第三弦乐四重奏》为例[J]
.戏剧之家,2022(34):95-97.
被引量:1
1
尹德辉.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及其话语批判——李红春博士《自由空间和审美话语》评介[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10):46-47.
2
鲜益.
康德美学话语的人类学启示——古典美学断想[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1-4.
被引量:1
3
李健.
审美话语及其有效性——哈贝马斯对审美功能的理论反思[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1):274-282.
被引量:1
4
张锐,王健崭.
现代性社会信用危机[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9-11.
5
季乃礼.
中西传统价值观的差异及其利弊[J]
.当代社科视野,2009(7):29-33.
6
王振林.
走出传统哲学的自我中心困境[J]
.人文杂志,1999(2):5-9.
7
李永新.
文化批评和美学研究中的领导权理论——兼论威廉斯和伊格尔顿对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接受与发展[J]
.文艺理论研究,2008(2):29-34.
被引量:2
8
李包靖.
黑格尔审美话语的政治性[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28-33.
9
于显凤.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含义的考察[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2):205-206.
被引量:1
10
范玉刚.
消费性审美话语的生成及其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批判[J]
.文学评论,2013(5):25-31.
被引量:2
求索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