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屈大均诗歌意象之审美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诗以心灵为殿堂,诗歌意象比其它文学体裁中的形象更富于心灵体验性,更富有浓郁的审美色彩。作为明清之交的遗民诗人,屈大均的诗歌从复合的音乐性、繁富的色彩度、幻化的动态感与委婉的含蓄性等四个方面体现其鲜明的意象美。虽然其美感形态不同,表现方式多样,但都以诗歌的灵魂与生命——意象为核心,和着美感的节拍,流溢充盈的情感,抒发诗人对生活生命以及大千世界的感悟。
作者
卜庆安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8-190,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屈大均
诗歌
意象
审美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阎真,徐丽霞.
纯诗:对诗歌价值的另一种理解——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评析[J]
.求索,2006(4):161-163.
被引量:2
2
[德]莱辛著,朱光潜译.《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页.
3
谭德晶,郑艳君.
深厚的思致 阴柔的旋飞——胡的清诗歌创作论[J]
.求索,2007(6):196-198.
被引量:1
4
严羽著.《诗辨.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
5
欧阳修.《六一诗话》[A].何文焕辑.《历代诗话》[C].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67页.
6
刘大槐,郭绍虞,罗根泽主编.《舒芜校点.论文偶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2页.
7
李东阳.《麓堂诗话》[A]..《历代诗话续编》[C].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72页.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柯可.论中国新诗的新途径.新诗,1937,(4).
2
戴望舒.《诗论零扎》.
3
杜衡.《望舒草·序》.
4
戴望舒.《诗论零乱》.
5
废名.《新诗应该是自由诗》[J].文学集刊,1944,(1).
6
金克木.《杂论新诗》[J].新诗,(4).
7
施蛰存.《又关于本刊中的诗民》[J].现代,1933,4.
8
蒲风.《五四到现在的中国诗坛鸟瞰》[J].诗歌季刊,.
9
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94页.
10
《梁宗岱批评文集》,第59页,珠海出版社,1998年.
共引文献
50
1
杨义.
杜诗复合意象的创造(上篇)[J]
.中国文化研究,2000(2):88-97.
被引量:5
2
马东瑶.
论北宋庆历诗风的形成[J]
.文学遗产,2002(2):55-72.
被引量:4
3
汪正龙.
文学语言的空白结构和意义生成[J]
.文艺理论研究,2005(2):70-75.
被引量:23
4
张一平.
古代诗话对传统批评体裁的自我反思[J]
.文艺研究,2005(7):88-95.
被引量:2
5
陈伯海.
释“意象”(上)——中国诗学的生命形态论[J]
.社会科学,2005(9):163-169.
被引量:18
6
江弱水.
苦功通神:杜甫与瓦雷里、艾略特诗的创作论之契合[J]
.外国文学评论,2006(3):12-20.
被引量:2
7
罗时进.
明清之际江南文学版图中的诗歌流派[J]
.江海学刊,2006(5):181-186.
被引量:3
8
陈伯海.
“言”与“意”——中国诗学的语言功能论[J]
.文学遗产,2007(1):4-15.
被引量:6
9
任竞泽.
论宋代“《文选》学”衰落之原因[J]
.中国文化研究,2007(2):79-92.
10
蒋济永.
“虚实”构成意境的条件与意境现代阐释的路向[J]
.文艺理论研究,2007(3):19-2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8
1
皮日休.《文薮》.《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083册,196页.
2
雍文华.《罗隐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205页.
3
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17-218页.
4
《子夏易传》.《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第7册,第105页.
5
牟钟鉴.《走进中国精神》[M].华文出版社,1999年.第63页.
6
周楠.
清末民国农民离村进城刍探[J]
.求索,2007(11):220-222.
被引量:4
7
吴承学,李光摩.
晚明心态与晚明习气[J]
.文学遗产,1997(6):65-75.
被引量:48
8
欧明俊.
论晚明人的“小品”观[J]
.文学遗产,1999(5):63-73.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1
1
胡垚,郑岁黎.
晚唐小品文与晚明小品文的价值取向[J]
.求索,2008(11):179-18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金华.
李贽童心说与晚明文学的转型[J]
.求索,2010(6):190-192.
被引量:3
2
周毅.
中国古代“文学主体性”的变异[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1(1):70-77.
1
郑景祥.
气功对联四则[J]
.健身科学,1997,0(3):29-29.
2
吴玉和.
浅析凤姐形象的审美价值[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118-121.
3
艾斐.
论文学流派的动态感[J]
.创作与评论,1989(3):46-52.
4
徐妍,李莹.
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经典美感形态的确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7):63-75.
被引量:5
5
晓声.
雨后荷[J]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16,0(7):39-39.
6
李静.
论孟浩然诗中的女子形象[J]
.大观周刊,2011(9):90-90.
7
余意.
《史记》悲剧人物结局的美感形态[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4):23-25.
被引量:2
8
张志君.
诸葛亮“空城计”退敌,是虚构之笔[J]
.人生十六七,2013(12):30-30.
9
高田,王成.
始知急雨非无故 天欲老夫看瀑布——试论中国古代诗人的瀑布描写[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82-85.
10
李小慧.
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论内涵与审美特征[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10):55-56.
求索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