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美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心理契约作为制度契约的有效补充,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内驱力。高校教师这一群体的心理契约具有自主性、敏感性、教育性、成就感和发展性特征。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形成、类型、性质和违背等方面的差异,针对本土文化的特点,提出以人本式管理夯实心理契约,以参与式管理引导心理契约,以前瞻式管理维护心理契约的中国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管理策略。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85,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基金 2007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管理模式"(编号:L07CZX015)的部分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David C Thomas, Kevin AU, Blizabeth C Ravlin. Culrutal variation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J ]. Journal of Organi- zational Behavior, 2003 (24) : 451 - 471.
  • 2Luc SELS, Maddy Janssens,Ing Van Den Brande. Assessing the nature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a validation of six dimensions [ J ]. Journal of Organaizational Behavior, 2004 (25) 461 - 488
  • 3Shore &Barksdale. Examining Degree of Balanced Level of Obligation in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A Social Exchange Approach,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J ]. 1998 (19) : 731 - 744.
  • 4姚孝军.跨文化差异对于心理契约的影响分析[J].企业活力,2006(10):43-45. 被引量:3
  • 5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P106.

共引文献103

同被引文献139

引证文献17

二级引证文献5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