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金匮要略·黄疸篇》对治疗慢性肝病的指导意义浅谈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分析了《金匮要略.黄疸篇》的部分条文,结合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实践对条文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提出慢性肝病的病位在脾而不在肝,湿邪是主要病因,而脾肾阳虚是内因。并提出根据慢性肝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应以健脾利湿、温补脾肾为主要治则,而应以苦寒通下为变法,反对滥用清热利湿、苦寒攻下的新观点。
作者
杨薇
杨华升
机构地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出处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5,共3页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黄疸
慢性肝病
分类号
R222.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
1
张启明,郑闫承.
肝胆湿热致黄疸质疑[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9):736-737.
被引量:23
2
张启明.
中医肝与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7):530-531.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陈廉 何林兴 等.中药茵陈蒿的初步研究[J].南京药学院学报,1961,(6):42-42.
2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42.
3
黄伟康 巢亚丰.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传染性肝炎20例初步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8):19-19.
4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儿科.黄疸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质血症[J].新医学,1973,(8):21-21.
5
张启明,田欣.
脏腑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1)——脾(胃)病篇[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22-25.
被引量:31
6
张启明.
中医肝与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7):530-531.
被引量:21
7
张启明,张惠珍.
中医脾与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2-23.
被引量:19
8
陈荣杓.
茵钱丹参龙胆煎剂治疗急慢性胆囊炎[J]
.中草药,1977,8(3):43-44.
被引量:1
9
庄赞根,黄仲初,余仲符.
茵陈胆道汤治疗胆石症55例及对照组24例临床分析[J]
.中草药,1980,11(11):504-50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9
1
吕凤娟,梁伟,徐振卫,桑希生.
病毒性肝炎从肝胆论治质疑[J]
.中医药学报,2008,36(2):76-78.
被引量:3
2
张启明,王永炎.
中医五脏供能物质和能流变化的动力学特征[J]
.自然杂志,2010,32(1):26-32.
被引量:7
3
张启明,郑闫承.
肝胆湿热致黄疸质疑[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9):736-737.
被引量:23
4
李园白,崔蒙.
关于中医医案的综合性分析研究近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2):91-93.
被引量:33
5
李董男,方晓阳.
西方医学对中医黄疸理论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A),2006,27(3):80-80.
被引量:2
6
阎小燕,李庆梅.
对黄疸中医研究现状的思考——关于建立中医肝病疾病史的设想[J]
.中医研究,2006,19(3):5-9.
被引量:3
7
谭晓风.
“黄疸”病机的渊源与再思考[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5):51-53.
被引量:4
8
林朝阳,郝建新.
肾阳虚与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0):55-56.
被引量:17
9
张连才.
解剖学组织器官与中医五脏对应关系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38-39.
10
邵命海,肖静,王毅兴,黄迪,高建东,何立群.
从“肾主生殖”角度评价腺嘌呤与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模型[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57-59.
被引量:37
同被引文献
26
1
王传力,张锋,陈海龙,毕国春,李春雨.
肝硬化黄疸的辨证施治[J]
.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0):47-48.
被引量:2
2
李海燕,薛艳萍,钱林生.
中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0例[J]
.中医杂志,2005,46(9):685-686.
被引量:1
3
慕永平,刘平,王磊.
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现代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2):67-71.
被引量:48
4
杨华元,刘堂义.
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J]
.中国针灸,1996,16(10):17-18.
被引量:446
5
李董男,艾青华,王建.
《医学衷中参西录》胆脾兼顾治黄疸[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5):1-4.
被引量:6
6
张碧红,陈纯.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治疗进展[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3):238-240.
被引量:9
7
汪承柏.
中医中药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的研究思路[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8(1):1-2.
被引量:49
8
杨佼,吕文良.
“退黄八法”治疗黄疸经验[J]
.河北中医,2011,33(2):220-222.
被引量:12
9
朱云.
汪承柏教授重用行气活血药治疗重度黄疸肝病经验[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2):105-108.
被引量:28
10
邬艳波,曾常春,彭秋红,邓欣,聂广.
肝原性黄疸患者阴黄与阳黄证面色色差比较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3):139-14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莫冰泉,阮永队,马春玲,谢炎烽,桂平,陈瑛.
温阳健脾化湿活血法配合悬灸治疗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25(3):150-151.
被引量:4
2
刘月莉,徐瑞荣.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成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验案举隅[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8):71-72.
3
陈文.
中医有关肝硬化的文献记载及辨证论治探讨[J]
.西部中医药,2024,37(1):24-2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向栋,林伟文,冯阳阳.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4):85-88.
被引量:7
2
赵竞秀,马春玲,阮永队.
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血浆、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通报,2016,15(5):51-53.
被引量:4
3
赵竞秀,马春玲,付昕,阮永队.
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白蛋白、血浆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9):27-28.
被引量:6
4
朱芳红,杨伟宁,姜铭,王文.
悬灸配合中药泡浴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20,37(4):68-71.
被引量:7
5
王贵民,张豆,杨鹏斐,李廷保.
基于量效关系分析陈友芝“二参一仙汤”治癌方证规律[J]
.西部中医药,2024,37(7):55-62.
1
江克明.
慢性肝炎辨治[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994,0(6):6-7.
2
陈茂仁.
燥邪刍议[J]
.山东中医杂志,1989,8(1):2-3.
被引量:1
3
李璐,王晓鸣.
宣桂琪治疗儿童喉源性咳嗽经验[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3):32-33.
被引量:2
4
镇晖.
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07,22(20):54-55.
被引量:7
5
陈夏娟,徐立,余果,段金廒.
海藻、芫花反甘草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12,43(5):1024-1027.
被引量:7
6
乔雪峰.
张发荣教授对糖尿病治法探析[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2):14-15.
7
陈晶.
刘沈林教授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证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15,8(S2):92-92.
被引量:1
8
张文娟,曹式丽.
曹式丽教授从风辨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经验[J]
.四川中医,2014,32(2):3-4.
被引量:10
9
巴建全,王伟.
浅析《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体系的思维特色[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3,2(1):18-19.
被引量:1
10
梅全喜,孙启明.
《肘后备急方》中“粉”的考证[J]
.中药材,2013,36(7):1182-1183.
被引量:2
四川中医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