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晚粳稻类型品种在浙北地区作连作晚稻栽培适应性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者于1991~1995年通过中熟、早熟与特早熟类型代表性品种的不同茬口期适应性研究,提出了浙北地区目前栽培的中熟晚粳品种秀水814、丙93-63,感光性比较强,营养生长期长而稳定,高温强光年增产潜力大,早栽增产潜力大;特早熟晚粳丙850、丙93-390,生育期与中粳相仿,但仍有晚粳稻相似的基本营养生长性与感光性,以及短日照条件下的感温性,同时它的有效穗数多,千粒重较高、丰产性较好,但早栽增产潜力不如中熟晚粳品种,因此适宜中、迟茬口连晚栽培;早熟晚粳秀水664、丙93-50,因短日照条件下感温性偏强,在1994、1995年高温早栽条件下表现有早穗现象,同时它的穗型偏小,千粒重低下,产量不高不稳,但从茬口期看,7月底移栽产量相对较高,因此选育与筛选感温性偏弱,丰产性较好早熟晚粳品种十分需要。
作者 温怀楠 朱光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63-267,共5页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