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意义及现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中药复方的特点和研究现状入手,对有效成分明确和不明确的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在药动学上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和比较,指出了各种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强调应进一步加强对中药复方药理学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用科学的语言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过程和机理;此举将对中医药实现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
曹露晔
谢黛
杜敏
机构地区
广东化工制药职业学院
出处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第4期52-54,共3页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关键词
中药
药代动力学
中医药现代化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9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328
同被引文献
10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21
1
黄衍民,潘留华,吴晓放,李成韶,张希林,杜以兰.
乌头注射液对小鼠的毒效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1998,33(7):421-423.
被引量:11
2
李再新,吴小红,贺福元,刘文龙,刘伟.
补阳还五汤中川芎嗪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业,2007,16(18):23-24.
被引量:7
3
周莉玲,李锐,周华,廖惠芳,廖雪珍.
青藤碱制剂药动学试验中药物累积法与血药浓度法的相关性研究[J]
.中成药,1996,18(9):1-5.
被引量:19
4
陈长勋,金若敏,李仪奎,孙芳,吴松毅.
附子、川乌、四逆汤表观药动学参数的测定[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10(11):487-489.
被引量:10
5
周爱香,富杭育,贺玉琢,郭淑英,沈鸿.
以药物体内累积法再探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药物动力学[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9(2):1-4.
被引量:7
6
任天池,王玉蓉,曾立品,王业培.
用药物累积法考察九分散和疏风定痛丸的药物动力学实验[J]
.中成药,1991,13(7):2-3.
被引量:27
7
刘汉清,吴传德,刘红,庄洪波.
泻下通瘀合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
.中草药,1990,21(4):7-9.
被引量:3
8
刘启德,梁美蓉,欧卫平,叶少梅,冯美蓉,王宁生.
青藤碱时辰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5,6(1):23-26.
被引量:29
9
王西发,秦骏,杨彩民.
微生物法测定家兔体内鹿蹄草素药动学参数[J]
.西北药学杂志,1997,12(2):70-71.
被引量:25
10
郭立玮.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8(2):126-12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79
1
李家仁,翟所迪,徐文萍,曹芸.
苦豆子总生物碱毒性及药效动力学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7(6):6-8.
被引量:8
2
王西发,王昌利.
合成天麻素的兔内生物利用度[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5(1):5-7.
被引量:3
3
莫启忠,宫斌,茅惠明,王菊美,徐莲英,戴荣兴,陶建生.
~3H-麝香酮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中药麝香芳香开窍机理的初步探讨[J]
.中成药,1984(7):1-4.
被引量:34
4
陆光伟.
中药归经及其成分在体内的分布[J]
.中成药,1984(5):38-39.
被引量:40
5
富杭育,贺玉琢,周爱香,姜友平,郭淑英,沈鹏.
以解热的药效法初探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药物动力学[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1):1-4.
被引量:52
6
常明向,徐莲英,陶建生.
当归及其配伍药对当归芍药的药动学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4):34-36.
被引量:25
7
富杭育,贺玉琢,周爱香,郭淑英,沈鸿.
以发汗的药效法再探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药物动力学[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5):1-5.
被引量:43
8
李锐.
中医方药的药动学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1):35-40.
被引量:14
9
Hrushesky WJM,李元敏.
癌症的时间治疗:一个重要的给药方案[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3,20(2):83-87.
被引量:2
10
张明,侯世祥,廖工铁.
复方中药制剂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Ⅱ)——研究成果、意义,方法评价与展望[J]
.华西药学杂志,1993,8(1):38-4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328
1
刘江静,孙国东,庄岩,霍金海,王伟明.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火麻仁化学成分分析[J]
.中药材,2022,45(6):1377-1382.
被引量:7
2
许永崧,仇峰,吴莎,贺蕊,龚慕辛,王智民.
UPLC-MS/MS测定吴茱萸汤活性组分在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血浆和脑组织的药代动力学[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3):645-654.
被引量:6
3
殷文光,李曼玲,刘淑芝.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2):60-64.
被引量:8
4
项琪,姚崇舜.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22(z2):717-719.
5
蒋学华,马国.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S1):80-90.
被引量:3
6
潘海燕.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综述[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94-4897.
被引量:3
7
王柯静,周远大,何海霞,冯晓科,康纪平,李秋波.
正清风痛宁肠溶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6):17-19.
被引量:5
8
王岩,丛振娜,刘清飞,凌家俊,周莉玲.
青藤碱脂质体的处方优化及制备工艺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3):275-278.
被引量:10
9
陈万一,周远大,康纪平,李秋波,冯晓科.
青藤碱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4):468-471.
被引量:12
10
夏厚林,黄立华,曾南,董小萍,王建.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析义[J]
.中药与临床,2011,2(1):36-3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08
1
蒋学华,马国.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S1):80-90.
被引量:3
2
潘海燕.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综述[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94-4897.
被引量:3
3
张和平.
我国益生乳酸菌及益生发酵乳研究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乳业,2009(8):50-52.
被引量:12
4
冯彬彬,张建海,徐晓玉,祝慧凤,陈红.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9,40(S1):77-79.
被引量:8
5
惠永正.
历史的机遇 民族的责任——“全球华人中药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开幕词[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99,4(1):1-2.
被引量:7
6
龚明涛,张钧寿,戴晓鸣.
羟喜树碱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4):324-327.
被引量:19
7
张军平,张伯礼,山本清高.
中药药物血清的制作方法探讨[J]
.天津中医药,2004,21(4):274-276.
被引量:41
8
伍小波.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中医药,2004,24(6):51-54.
被引量:9
9
曹国文,周淑兰,姜永康,曾代勤,戴荣国,徐登峰,陈春林,翟少钦.
中药提取剂对乳酸菌体外培养增殖的影响[J]
.四川畜牧兽医,2004,31(11):31-32.
被引量:9
10
王东生,陈方平,贺石林,解勤之,付斌,李昕,曹星玉,陈焱.
大黄虫丸血浆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学作用的比较研究[J]
.血栓与止血学,2005,11(1):5-8.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6
1
张劲,陈卫东,吴勇,陈延杰,雷妮.
药物动力学与代谢组学对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促进作用[J]
.安徽医药,2011,15(1):7-10.
被引量:1
2
刘燕,钟武杰,林捷.
食药同源中药制剂对乳酸菌体外生长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5):219-222.
被引量:1
3
殷锦锦,周本杰.
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12,23(47):4503-4505.
被引量:5
4
罗慧英.
中药药理学热点研究方向研究进展[J]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2):92-95.
被引量:2
5
林泽苗,钟佳贤,李青南.
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浆药理学应用比较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2):62-64.
被引量:7
6
张妹砣,李玉桑,叶晓雪.
六神丸血浆药物化学的研究[J]
.绿色科技,2017,19(12):237-24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汪跃峰,刘劲松,钟文武,陈爱民,张聪佴,王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兰中大黄素的含量[J]
.安徽医药,2013,17(3):393-394.
被引量:6
2
任浩,宿树兰,管汉亮,钱叶飞,钱大玮,段金廒.
复方柔肝中姜黄素类成分大鼠药代动力学特征[J]
.中成药,2014,36(3):498-503.
被引量:3
3
姜琦,风兰,辛毅,李新莉.
锦灯笼和枸杞子水提液对乳酸菌的促生作用[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2):79-81.
4
申汉元,郝海平,王广基.
中药注射剂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现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4,19(8):937-942.
被引量:9
5
梅全喜.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策略[J]
.中国药师,2015,18(6):952-957.
被引量:55
6
马茹君,张晞倩,杨华蓉,蒋学华.
三七通舒胶囊的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2016,25(5):562-568.
被引量:4
7
蔡甜甜,潘华峰,王奇,方坚松,赵金媛,林钟宇,陈晓东.
中药复方在病证基础上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4746-4748.
被引量:37
8
田昊,诸佳瑜,莫晓丽,李雨轩,袁小川,李科志,黄山,何剑波,陈闯,邬国斌.
健脾消积汤含药血浆对肝细胞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
.广西医学,2017,39(7):1025-1028.
被引量:1
9
郭媚.
三七通舒胶囊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合并消化道溃疡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10):831-832.
被引量:1
10
王领弟,孙孟瑶,张芳,李盼盼,师伟,徐丽.
体外细胞实验中药干预方法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4):1448-1451.
被引量:16
1
马昕.
浅谈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J]
.北方药学,2011,8(11):18-19.
被引量:7
2
李东,王敏,谢静,张雁,聂中越.
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J]
.中国药业,2006,15(11):25-27.
被引量:6
3
郭立玮.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8(2):126-129.
被引量:4
4
耿魁魁,段贤春,夏伦祝.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2010,14(5):505-508.
被引量:4
5
高姗,徐康康.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49-251.
被引量:6
6
刘芬,谢慧臣,杨强.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大鼠消化性溃疡的拆方研究[J]
.中医药通报,2008,7(6):26-28.
被引量:5
7
张常胜,于航.
我省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思考[J]
.黑龙江医药,1998,11(5):257-258.
8
王万武.
谈谈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意义和发展现状[J]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0(17):179-179.
9
张俊清,陈峰,任守忠,符乃光,刘霞,刘明生.
现代中药研究的边缘学科领域—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4):844-846.
被引量:2
10
郭宇洁,孟硕,徐辉,刘建勋.
葛根素和葛根黄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述[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6):82-85.
被引量:15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