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现代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以宁波工程学院探索"知行合一、双核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大体系———培养目标定位体系、培养过程运行体系和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归纳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六项基本特征,对新建工程学院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启迪意义。
作者
徐挺
机构地区
宁波工程学院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39-143,共5页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知行合一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2
1
姜嘉乐,张海英.
中国工程教育问题探源——朱高峰院士访谈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6):1-8.
被引量:19
2
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研究课题组.
我国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与培养途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1):1-7.
被引量:91
共引文献
105
1
楼利琴,奚柏君,唐立敏.
纺织工程“3+1”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2):43-45.
被引量:6
2
李维维,唐旭东,吕全忠.
应用型工程院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培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110-112.
被引量:20
3
岳鲁锋,梁水芹.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强继续工程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1):16-19.
被引量:1
4
杜华.
机电控制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82-84.
被引量:19
5
杨东勇,李澎林.
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与经济,2009,22(3):31-34.
被引量:3
6
解念锁.
改革实习教学 培养学生工程素质[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4):118-119.
被引量:19
7
刘颖.
改革考试方法 适应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2):141-142.
被引量:9
8
李曼丽.
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案例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2):22-25.
被引量:29
9
宗雪萍,徐挺.
新建工程学院培育特色的研究[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2):71-74.
10
王秀梅,孙萍茹,杨红霞.
依托校董事会 促进电力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06(1):33-3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5
1
刘彩彩,陈敏.
“知行合一”的体验教育[J]
.中国商界,2010(3):218-219.
被引量:4
2
宁波工程学院课题组.
“知行合一”高等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7(3):64-72.
被引量:6
3
高浩其,徐挺,李维维.
“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现代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4):18-21.
被引量:24
4
上官军.
突出工程教育特点 深化教学改革[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68-69.
被引量:1
5
李元元.
以新思路新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2):23-25.
被引量:35
6
张向阳,王海军,吕延勤.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J]
.中国大学教学,2010(12):27-29.
被引量:23
7
徐萃萍,孙方红.
工科院校“知行合一”的实验实训实施路径[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168-169.
被引量:5
8
顾明,陈晓春,陈丽安,文太宝.
“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文化论坛,2011,3(6):28-32.
被引量:18
9
冯治诏,刘龙龙,陈卓,黄启珍,竺雅莉.
基于CDIO的工程管理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0(4):165-170.
被引量:11
10
苏志刚,郑卫东,贺剑颢.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机制策略创新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园融合”育人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0(5):147-151.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3
1
顾明,陈晓春,陈丽安,文太宝.
“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文化论坛,2011,3(6):28-32.
被引量:18
2
罗珩,余亚东,朱敏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10):68-70.
被引量:2
3
彭喜保.
“知行合一,双核协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农业教育研究,2016(2):24-2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万丽萍,谭航.
Linux与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125-126.
被引量:4
2
孙静华,刘妮妮.
知行合一的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6):151-152.
3
梁永怀.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
.文教资料,2012(17):108-109.
4
唐拥军.
“知行合一”教育模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与运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26):59-60.
被引量:3
5
梁永怀.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我见[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13-16.
被引量:5
6
李春树,何梦雅,谭永宏,包本则.
欠发达地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10):16-19.
7
朱亚男.
通识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知行合一教学模式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15(23):170-172.
被引量:6
8
杨华莉,武冬.
武术专项技术课“功套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5):79-85.
被引量:15
9
周珊.
谈扬琴演奏艺术的“知行合一”[J]
.音乐生活,2016(8):77-78.
10
李宗文.
高职外贸英语知行合一教学实践探索——基于“产出导向法”[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8(1):106-112.
被引量:4
1
佟亚洲,迟晓丽.
高校分管学生工作管理者双核胜任力模型研究[J]
.传承,2009,0(2):127-129.
被引量:2
2
胡舒勇.
开心校园[J]
.中学生天地(初中综合版)(A版),2007,0(Z1):26-27.
3
金谊,朱瑞芬,刘望才,王家荣.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21(2):89-92.
被引量:6
4
黄江丽.
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9,26(6):33-35.
被引量:6
5
余寿文.
中国需要研究型大学培养现代工程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1):9-9.
被引量:4
6
王立国.
关于现代工程师培养的几点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3):153-156.
被引量:8
7
王玉芬.
试论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J]
.煤炭高等教育,1991,9(4):71-74.
被引量:2
8
岑可法.
研究型大学要培养多层次的现代工程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1):16-18.
被引量:1
9
彭喜保.
“知行合一,双核协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农业教育研究,2016(2):24-26.
被引量:4
10
胡启祥.
基于“双核并重”的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5(2):74-77.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