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唯物史观对民国学术的影响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民国时期是中西文化交汇碰撞、融合创新的时期,社会转型、西学东渐与学术创新是其显著表现。在影响民国学术的诸种方法中,唯物史观以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民国学术领域异军突起,一枝独秀。唯物史观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的中国学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者
薛其林
机构地区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基地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83,共6页
Studies on Marxism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民国学术
学术范式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037
同被引文献
12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1
.《孙中山全集》第5卷[M].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01,188,401,566,148,148页.
2
顾颉刚.《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载《古史辨:第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4页.
3
胡适.《四论问题与主义》,载《胡适精品集》第1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第356页.
4
顾颉刚.《序》,载罗根泽.《古史辨: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0页.
6
张岱年.冯著《中国哲学史》的内容和读法[J].出版周刊,1935,04:126-126.
7
王学典.
现代学术史上的唯物史观——论作为“学术”的马克思主义[J]
.山东社会科学,2004(11):11-14.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陈峰.
20世纪30年代冯友兰学术思想的唯物史观取向[J]
.史学月刊,2003(1):81-86.
被引量:5
2
胡适.四论问题与主义[A]..胡适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齐思和.《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J].燕京社会科学,1949,2.
4
耿云志.胡适年谱[A].胡适研究论稿[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5
顾颉刚.序[A].罗根泽.古史辨:第四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
张岱年.冯著《中国哲学史》的内容和读法[J].出版周刊,1935,04:126-126.
7
顾颉刚.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A].古史辨:第七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8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
霍布斯鲍姆.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1037
1
黄军华.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借鉴[J]
.理论导报,2008(6):24-25.
2
陈云,刘石营.
论民族国家利益在"一边倒"政策中的作用[J]
.华章(初中读写),2007(10):45-45.
3
庄福龄.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J]
.浙江社会科学,2004(4):8-11.
被引量:1
4
李国忠.
从开明专制、训政到新式独裁——兼论近现代中国对宪政民主路径的采择[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220-224.
被引量:3
5
何德廷,辜宗秀.
抗战时期中共肃奸工作之特色[J]
.江汉论坛,2004(8):103-105.
被引量:2
6
陈桂香.
简论建国前毛泽东资本主义观的发展[J]
.理论学刊,2002(6):27-28.
7
李汉军.
邓小平文化思想的辩证统一[J]
.求索,2004(8):131-132.
8
杨松.
毛泽东对宗教文化的重视与研究[J]
.求索,2004(8):236-237.
9
仝华.
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4):79-81.
10
任兆银.
执政党在我国宪政建设中的角色分析[J]
.理论与改革,2001(6):39-41.
同被引文献
129
1
林华俤.
试论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探索[J]
.社科纵横,2007,22(8):13-14.
被引量:1
2
王志刚.
"五四"时期唯物史观传播热潮的时代特点[J]
.河北学刊,2007,27(1):105-107.
被引量:1
3
雍涛.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纪念李达诞辰115周年[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5(1):205-215.
被引量:1
4
李维武.
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中对唯物史观的阐释[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9(1):17-29.
被引量:6
5
李永春.
蔡和森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S4):293-297.
被引量:3
6
钱璎,钱小惠.
从《钱毅日记》看阿英的戏剧活动[J]
.社会科学,1984(4):69-72.
被引量:2
7
胡绳.
建设社会主义,要吸取人类以往的全部文化──在"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J]
.中华文化论坛,1994(1):18-19.
被引量:2
8
晨朵.
《觉悟》副刊对传播马列主义的贡献[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5(2):75-78.
被引量:7
9
李晨升.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日本为传播途径的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13(17):61-62.
被引量:3
10
郭圣福.
五四时期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学说的介绍和研究[J]
.社会主义研究,1988(1):42-4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8
1
鲁涛,钟兴永.
探寻学术发展理路 推动学术良性发展——“改革开放30年学术史研讨会”综述[J]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6):4-6.
2
蔺淑英.
近年来唯物史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传播及影响研究述评[J]
.中共党史研究,2010(12):97-106.
被引量:2
3
薛其林.
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J]
.湖南社会科学,2012(1):20-24.
被引量:1
4
李天华,郭广迪.
民国时期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文献中的唯物史观(1927-1937)[J]
.贵州社会科学,2016(3):31-36.
被引量:1
5
薛其林.
论唯物史观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1):51-57.
被引量:3
6
耿传明,吕彦霖.
“孤岛”烽火思南明——从柳亚子与阿英关于《杨娥传》的分歧看两代作家的文化心理差异[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5):23-32.
被引量:2
7
俞佳奇.
近二十年来五四时期唯物史观传播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论坛,2020(3):134-147.
被引量:2
8
殷文.
扩散与反转:马克思主义在市民阶层的传播——以《申报》为中心的内容分析(1919—1937)[J]
.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3):5-1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吕彦霖.
“天崩地坼此何时”——《亡明讲史》与台静农的“南明想象”[J]
.文化与诗学,2021(2):68-81.
被引量:1
2
傅佳,余卫国.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
.理论观察,2013(8):11-13.
3
罗光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吴玉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6):222-222.
4
罗娜.
从文化内涵角度探究英语动物习语的汉译[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6):226-227.
5
郭广迪.
学者眼中马克思的学术态度与研究方法[J]
.经济纵横,2018(5):10-13.
被引量:1
6
张德明.
2017年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回顾[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32(3):84-92.
7
刘国维,陆琦.
学术转型视角下传统佛寺园林国内研究进展[J]
.中国园林,2019,35(4):96-100.
被引量:15
8
陆琦,刘国维.
民居建筑学刍议[J]
.南方建筑,2020,0(1):7-10.
被引量:3
9
王允健.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在历史学科领域内的体现和应用[J]
.时代人物,2020(2):23-24.
被引量:1
10
马先睿.
《星期评论》《建设》宣传唯物史观之文本研究与评析[J]
.社会科学论坛,2020(6):4-14.
1
薛其林.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民国学术[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6):12-15.
被引量:1
2
葛剑雄.
被高估的民国学术[J]
.决策探索,2014(20):75-76.
被引量:3
3
楊儒賓.
恍惚的倫理 儒家觀想工夫論之源[J]
.中国文化,2016(1):1-19.
被引量:4
4
薛其林.
直觉方法与民国学术[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6):44-49.
被引量:2
5
张波.
中国现代哲学如何走向融合创新——“西方哲学东渐百年学术研讨会”的一个反思[J]
.理论导刊,2003(3):40-42.
6
龙泉.
杨度江亭三叹记[J]
.佛教文化,1996,0(3):9-10.
7
王继成.
民国学术被高估了吗?[J]
.时代人物,2014,0(11):62-63.
8
许恒兵.
“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
.学习与探索,2010(5):39-41.
被引量:1
9
卢风.
中西文化交汇中的环境伦理、政治伦理和经济伦理——儒学与全球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
.道德与文明,2013(2):156-160.
被引量:2
10
陆信礼.
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54-57.
被引量:2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