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技术批判与自然的解放——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围绕着技术和价值观、技术与制度的关系两个维度展开。他们认为,"控制自然"的观念和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只有当它们被纳入到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价值体系中,和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控制自然"的观念和科学技术必然造成自然的异化和人的异化。重建人和社会的关系,树立新的技术伦理,是实现技术合理化的根本。
作者
王雨辰
机构地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6-102,共7页
Studies on Marxism
关键词
技术批判
控制自然
技术伦理
自然的解放
分类号
D091.6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16
同被引文献
158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8
1
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30页.
2
王雨辰.
技术祛魅与人的解放——评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伦理价值观[J]
.哲学研究,2006(12):108-112.
被引量:17
3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4,75,76页.
4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32-333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2、10、12、10、10、11、18-19、323、324、308、306、200页.
6
王雨辰.
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价值观[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3):25-32.
被引量:5
7
卢梭 何兆武译.《论科学与艺术》[M].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0页.
8
霍克海默尔.《批判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134页.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霍克海默 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2
马尔库塞 张峰译.《单向度的人》[M].重庆出版社,1988年月日12月第1版.50页.
3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86页.
4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5
哈贝马斯著 李黎等译.《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学林出版社,1999..
6
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21页.
7
[匈]乔治·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8
[加]威廉·莱易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龄,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9
[德]霍克海默尔,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0
[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
316
1
张传开.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深层意蕴[J]
.江海学刊,2004(5):41-44.
被引量:4
2
戴兆国.
马克思伦理精神对现代性伦理建构之意义[J]
.江海学刊,2004(5):49-52.
被引量:1
3
俞吾金.
运用差异分析法研究马克思的学说[J]
.哲学动态,2004(12):3-8.
被引量:25
4
张传开,余在海.
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的确立[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61-65.
5
徐嘉.
论科技理想人格[J]
.学海,2005(1):99-102.
被引量:1
6
隽鸿飞.
从生成的概念看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J]
.天津社会科学,2005(1):7-11.
被引量:4
7
周海春.
从个人德性到社会和谐[J]
.哲学动态,2005(3):16-17.
被引量:7
8
衣俊卿.
关于人学研究内在局限性的反思[J]
.江海学刊,2005(5):24-29.
被引量:10
9
张传开.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逻辑进程——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
.江淮论坛,2005(5):54-58.
被引量:2
10
王寿林,张美萍.
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J]
.高校理论战线,2005(10):45-49.
同被引文献
158
1
王俊棋.
走出悲观:哈贝马斯对后现代技术文化的反思[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3):211-218.
被引量:1
2
李宝星.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价值、局限与出路新探[J]
.江西社会科学,2021(2):31-36.
被引量:6
3
何林.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导向观[J]
.国外理论动态,2008(12):21-25.
被引量:1
4
李承宗.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1):21-24.
被引量:7
5
廖小平.
生态伦理、代际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兼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J]
.道德与文明,2002(3):28-31.
被引量:13
6
高建军.
论假象[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0(3):149-154.
被引量:5
7
顾淑林.
技术评估的缘起与传播——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4,6(6):20-31.
被引量:9
8
杨长桂.
技术评估简论[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9(1):71-75.
被引量:4
9
刘聘.
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嬗变[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16(4):17-20.
被引量:1
10
解保军.
安德瑞·高兹的“技术法西斯主义”理论析评[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7):42-45.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4
1
李哲,何畏.
“科技偶像”的批判与超越——威廉·莱斯《科技的掌控》的文本学解读[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39(6):108-114.
被引量:1
2
周章领.
新世纪国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3(1):284-292.
被引量:1
3
包庆德,夏雪.
国内学界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根源研究述评[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2):1-11.
被引量:6
4
马英.
生态地批判——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态危机[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268-270.
被引量:1
5
王雨辰.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
.高校理论战线,2011(8):27-32.
被引量:10
6
张青卫.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技术批判[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2):117-123.
被引量:13
7
王雨辰.
论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4):53-58.
被引量:2
8
易显飞.
两型社会与技术评估的生态转向[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3):8-11.
被引量:2
9
杨英,芦鹏.
株洲两型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难点和重点[J]
.科技视界,2016(25):27-28.
10
李紫昂.
反生态逻辑与金融化——当代资本主义生态问题一隅[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2):38-43.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罗拥华,刘桂玉.
“两型技术”屏障筛选机制的构建[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21):313-314.
2
陈爱娟.
略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6):51-54.
被引量:2
3
霍芳霞,王金霞.
基于生态转向的社会发展路径透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研读[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261-262.
4
王晓云.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文化模式的生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5-99.
被引量:2
5
刘拓知.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J]
.中国市场,2012(52):58-59.
被引量:1
6
李虹,王梅红.
政治化视阈中的生产条件与条件的生产[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9(3):120-124.
7
刘增明,张青卫.
努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话语系统[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4):39-46.
被引量:1
8
张秀琴.
作为“学术景观”的现实和作为“现实”的学术景观——2012年国内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J]
.学术研究,2013(6):1-8.
被引量:1
9
李强,周培.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都市农业种养殖模式优化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31(4):1-5.
被引量:4
10
李虹,王梅红.
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J]
.求索,2013(7):104-106.
被引量:2
1
岩佐茂,冯雷.
实践唯物论与生态思想[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3(2):87-92.
被引量:10
2
郭利.
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剖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23-25.
被引量:1
3
尚伟伟.
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启示[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10):235-235.
4
马洪全,彭国强.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性价值与未来走向[J]
.科技信息,2011(14).
5
刘晓勇,宋永平.
自然解放与人的解放——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及其评价[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5):78-83.
6
贾真.
从奥康纳回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交往关系的启示[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4):51-55.
被引量:1
7
王珊.
浅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控制自然”的批判[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23):7-8.
8
王晶雄.
自然的解放:马克思共产主义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10):3-7.
被引量:1
9
徐人冀.
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论[J]
.消费导刊,2009,0(21):215-215.
10
范君.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人与技术的和谐关系[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2):94-97.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