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先秦儒家“君子”与洛克“绅士”人格之比较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君子和绅士分别是东西方传统的理想人格形象,二者之间异同互见。相同点是:都以为上流社会服务为目的,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主张德、礼至上,有显著的伦理色彩;均为男人形象,有严重的性别歧视和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不同点表现在阶级基础、教育内容和道德要求上。吸取二者的积极因素对于当今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高丽 顾军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9-71,共3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32.
  • 2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1546.
  • 3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五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305.
  • 4学生当绅士淑女合适吗——南京四中新主张惹争议[N/OL].http://learning.sohu.com/88/74/article214987488.shtml.
  • 5沈文钦.从“君子”、“绅士”到现代理想人格——兼论人文、科学、技术的融合[J].复旦教育论坛,2005,3(1):25-29. 被引量:3
  • 6霍恩比(A S Hor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M].李北达,编译.商务印书馆,2002:614.
  • 7[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 8马铁新,张勇.“绅士教育”在英国[J].中关村,2004(12):96-9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4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22

  • 1罗石.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1999(1):37-43. 被引量:22
  • 2刘达志.洛克“欲望与道德教育基础”理论的现代价值[J].嘉应学院学报,2007,25(2):42-44. 被引量:3
  • 3[1]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徐诚,杨汉麟,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30.
  • 4[4]滕大春.外国近代教育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9-51.
  • 5[6]张季娟,袁锐锷.外国教育史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81-183.
  • 6[7]詹姆斯·塔利.语境中的洛克[M].梅雪芹,石楠,张炜,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7[10]纳坦夫·塔科夫.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M].邓文正,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 8博伊德.西方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5.
  • 9梅雪芹,石楠,张炜等译,詹姆斯·塔利(JamesTully).语境中的洛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5.
  • 10[英]傅伊德,[英]金著,任室祥,吴元训.西方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