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际机制理论视角下的东北亚能源外交 被引量:1

Northeast Asian Energy Diplomacy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Theor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东北亚指亚洲东北部地区,从北到南包括:俄罗斯东部的亚洲部分、蒙古国、中国(包括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日本、朝鲜、韩国。由于中国、日本、韩国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的日益增长,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的异军突起以及东北亚内部因能源而起的各种争端和频繁繁杂的能源外交活动而倍受瞩目,能源外交成为东北亚外交中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从外交学和国际政治学的国际机制理论的角度分析东北亚地区能源外交的现状,论述东北亚能源外交的目的趋向以及预期成效,对如何协调东北亚各国能源外交战略作一些研究和探讨。 On analyzing the ba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energy diplomacy of Northeast Asian countries, the paper will describe how Northeast Asian countries use the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theory,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regional multi-cooperative mechanism through energy diplomacy and the main diplomatic policy to be adopted.
作者 唐彦林
出处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08年第4期16-21,共6页 Crossroads:Southeast Asian Studies
基金 2006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能源外交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L06BGJ002) 辽宁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课题<东北亚地区能源安全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为20061008)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李兴.论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与中俄关系中的油气因素[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2):21-25. 被引量:18
  • 2[俄]斯·日兹宁著,强晓云,史亚军,成键等译,徐小杰主审.《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45页.
  • 3[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权力与相互依赖》(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1页.
  • 4Stephen D. Krasner, “Structural Cause and Regime Consequences : 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6,1982, p. 186.
  • 5Kenneth N. 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Mass: Addison Wesley, 1979,p.105.
  • 6大卫·A·鲍德温.《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1页.
  • 7Robert O.Keohane, “Multilateralism: an Agenda for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45(Autumn 1990), pp.731 -764.
  • 8[美]罗伯特·基欧汉著,苏长和,信强,何曜译.《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50页.
  • 9Karl Polanyi, "The Economy as Instituted Process," in Karl Polanyi, Conrad M. Arensberg, and Harry W. Pearson, Trade and Market in the Empires (Glencoe, I11. : Free Press, 1957).
  • 10约翰·鲁杰主编,苏长和等译.《多边主义》第1版.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第8-9页.

共引文献29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