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探析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诸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大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谐师生关系既是师生之间协调、融洽的交往状态,也是和谐社会在高校中的缩影。为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高校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创建并完善师生对话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
冯淑慧
机构地区
山东工商学院社科部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8年第1期44-46,共3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和谐新型师生关系
涵义
必要性
构建
分类号
G45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645.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4
1
杨桂侠.
构建和谐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J]
.文教资料,2006(27):3-4.
被引量:6
2
袁利宁.
师生关系与两极差异[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2):46-49.
被引量:3
3
李院莉,武莉娜.
构建大学和谐的师生关系[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7):152-154.
被引量:24
4
龙爱琴,艾军婷.
对话,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一个主旋律[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3):48-50.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谢维和.
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J]
.教育研究,1998,19(11):19-24.
被引量:49
2
陈桂生.
略论师生关系问题[J]
.教育科学,1993(3):5-9.
被引量:52
3
眭依凡.
论“好大学”理念[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39-42.
被引量:4
4
瞿葆奎,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著,王红宇.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
李佃来.
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5):28-33.
被引量:15
7
范红霞.
论“同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J]
.教育研究,2003,24(4):48-52.
被引量:53
共引文献
33
1
冯淑慧.
论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与途径[J]
.文教资料,2007(23):7-9.
被引量:3
2
霍仙丽.
关于改进我院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36):52-53.
被引量:3
3
庞慧.
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下师生关系的构建[J]
.成功,2010(2):9-10.
被引量:6
4
施静龙.
高校新型师生关系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J]
.科教文汇,2007(03S):10-11.
5
尹会永,魏久传,杨锋杰,郭建斌.
师生和谐——构筑和谐教育的重要途径[J]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2):5-7.
6
邢建辉.
“青少年不尊师”辨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7(12):71-74.
被引量:1
7
冯淑慧.
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8-29.
被引量:7
8
程秀霞.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校园[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3):14-15.
被引量:1
9
祖红珍.
关于“教师做学生朋友”的几点不同想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251-251.
被引量:3
10
肖胜文,朱菲菲,罗尚荣.
浅析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及解决方案[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8(4):38-4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6
1
冯淑慧.
论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与途径[J]
.文教资料,2007(23):7-9.
被引量:3
2
杨桂侠.
构建和谐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J]
.文教资料,2006(27):3-4.
被引量:6
3
唐泳,段洪.
基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双语教学课堂教学评价[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9-140.
被引量:3
4
高源蔚.
新时期研究生教育阶段师生关系异化的探讨[J]
.传承,2012(12):40-41.
被引量:3
5
刘艳侠.
不同知识类型学习中的师生关系——大学师生关系三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8):82-86.
被引量:33
6
王军.
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建构原则[J]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2005,0(7):13-15.
被引量:5
7
季志祥.
浅议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J]
.中国商界,2008(4):218-219.
被引量:6
8
曹砚辉.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教育探索,2012(3):99-100.
被引量:61
9
史晓红.
试论民主平等、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及其建立[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4):74-77.
被引量:2
10
汪小凤,冯文全.
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2):87-90.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12
1
何春梅.
论辅导员工作视域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
.传承,2010(27):104-105.
被引量:3
2
史湘芸.
和谐社会下构建高校师生伦理之应当关系探析[J]
.时代教育,2008(6):109-109.
被引量:6
3
李红英.
试论高职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2):100-102.
被引量:6
4
刘玉珍,马会泉,宁丽新.
高校师生间有效沟通渠道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0(8):32-32.
被引量:8
5
林文贵.
浅析新时期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29(3):37-41.
被引量:4
6
杨军.
试析怎样构建高校政治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2):285-286.
被引量:2
7
庄佳.
如何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高职辅导员[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0):35-36.
被引量:3
8
巴珠.
高职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43-243.
9
陈美玲.
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应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变革[J]
.时代经贸,2013,11(22):169-169.
被引量:2
10
周聪.
新常态下的师生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J]
.长江丛刊,2016(9):144-145.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杨梦莹.
高校师生沟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
.学子(理论版),2014(5):100-101.
被引量:2
2
丁芳.
大学师生关系浅谈[J]
.科技信息,2009(16):349-349.
被引量:1
3
郏国中.
当代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
.中州学刊,2010(4):280-281.
被引量:8
4
肖何,黄生贵,卜剑莉.
构建和谐校园——论学生、辅导员、高校如何在双赢中共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5):102-103.
5
杨军.
试析怎样构建高校政治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2):285-286.
被引量:2
6
庄佳.
如何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高职辅导员[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0):35-36.
被引量:3
7
傅丽萍,郝峰.
论高校师生有效沟通的方法和途径[J]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6):95-96.
8
刘勇,彭新梅.
网络环境下高校师生沟通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45-48.
被引量:9
9
倪春丽.
民办高职师生课外沟通障碍内容结构模型研究[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3):51-54.
被引量:2
10
巴珠.
高职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43-243.
1
高芳.
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
.大东方,2015,0(10):136-136.
2
王国庆.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3):288-290.
被引量:1
3
孙永.
由师生平等关系谈英语合作互动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5,0(55):94-94.
4
王芳.
平等互动 有效对话——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思考[J]
.基础教育课程,2015,0(12):34-35.
5
吴德诚.
化学课堂对话教学的实施方法[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145-146.
被引量:1
6
胡亚华.
对话,让心灵拥抱文本[J]
.吉林教育,2008(14):94-94.
7
冯淑慧.
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8-29.
被引量:7
8
徐金海,向小英.
对制度化教育下师生关系的思考[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5):101-103.
9
张丽波.
建立对话机制 推进校务公开[J]
.山东农业教育,2000(3):47-49.
10
武永耿,张俊华.
从需求层次理论探析高校辅导员对话机制[J]
.现代企业教育,2012,0(10S):152-152.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