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耕作与栽培》
1997年第6期35-36,48,共3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同被引文献42
1 张明发,沈雅琴.薏苡仁药理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2007,28(8):360-363. 被引量:65
2 张金海,都丽萍.脱粒部件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模拟[J] .农业机械学报,1994,25(1):56-60. 被引量:7
3 黄亨履,陆平,朱玉兴,李英材.中国薏苡的生态型、多样性及利用价值[J] .作物品种资源,1995(4):4-8. 被引量:88
4 高宝宁,陈英男,秦岳,张立臣.薏苡栽培及开发利用[J] .农业与技术,2006,26(5):112-113. 被引量:4
5 何金宝.浅谈云南薏苡生产发展前景.文山州农学会会刊,2006,(2):23-2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1.
7 李耀明,赵湛,陈进,徐立章.风筛式清选装置上物料的非线性运动规律[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1):142-147. 被引量:32
8 Kyuang-HO M A, Kwang-HO K, Anupanm D, et al. Newly developed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Job's-tears (Coixlacryma-jobi L.) [J]. Molecular Ecology Notes,2006(6):689- 691.
9 Hidaka Y, Kaneda T, Amino N ,et al. Chinese medicine, Coix seeds increase peripheral cytotoxic T and NK cells[J]. Biotherapy,1992,5: 201-203.
10 吴海平,郑德聪,王玉顺,王双喜,朱卫东,梁江.谷物联合收获机收获薏苡的试验研究[J] .粮油加工(电子版),1997(4):6-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6
1 伍兴兵.薏苡栽培管理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310-310. 被引量:3
2 姜文婷,魏心元,钱晓刚,马光敏.薏苡生物学特性和养分吸收特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9):198-201. 被引量:5
3 黄西华.金沙薏苡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热作科技,2015,40(3):40-42. 被引量:1
4 汪照,吴桂芝,于尧.贵州薏苡联合收获机械研究现状及展望[J] .农业工程,2019,9(2):6-9. 被引量:1
5 张滔,耿红.贵州薏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技服务,2019,36(12):80-82. 被引量:5
6 敖文.薏苡新品种“富意2号”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基层农技推广,2017(6):115-116.
二级引证文献14
1 席国成,刘福顺,刘艳涛,冯晓洁,陈健,王庆雷.薏苡耐盐性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0):29-31. 被引量:1
2 官贵德.栽培密度与施肥水平对‘翠薏1号’烟后种植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15,5(7):65-68. 被引量:1
3 李祥栋,潘虹,陆秀娟,魏心元,章洁琼,朱怡,石明,陈光能.不同种植方式与栽培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6,44(8):32-35. 被引量:12
4 潘虹,陆秀娟,魏心元,石明,章洁琼,朱怡,李祥栋,陈光能.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与薏苡产量关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2):49-52. 被引量:5
5 路献勇,闫晓明,江本利,於春,王红娟,张晓雨,程福如,胡积送,朱加保.薏苡生理生化代谢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2017,45(12):30-34. 被引量:4
6 史红梅,张海燕,杨彬,周福平,张桂香.不同处理方法对薏苡种子出苗时间及出苗率的影响[J] .种子,2018,37(10):82-84. 被引量:4
7 汪照,张宁洁,于尧,张明,刘敏,陈宇熠.贵州薏苡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1(10):22-27.
8 李祥栋,戴燚,潘虹,陆秀娟,魏心元,石明,苏跃.薏苡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9):9-15. 被引量:7
9 张远勤.宁化县薏米产业发展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21,39(2):64-66. 被引量:3
10 陈杜.干旱对薏苡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农技服务,2022,39(6):73-76.
1 华香,龙利.新法栽培薏苡[J] .农家致富顾问,1992(1):14-15.
2 张华锋,邢冰玲,陈剑威,季彪俊.福建野生薏苡与农家栽培薏苡的生物学特征比较[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2):70-73. 被引量:10
3 张华锋,邢冰玲,陈剑威,季彪俊.福建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的种子发芽比较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9):110-113. 被引量:5
4 薏苡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学,1994(8):23-24.
5 陈世姐.发展薏苡生产 提高经济效益[J] .福建农业,1997,0(6):18-18.
6 陈成斌,覃初贤,陈家裘.提高野生薏苡种子发芽率的试验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0,16(5):26-28. 被引量:8
7 曾艳华,谢莉,陈志坚,熊军,韩永华.薏苡不同种质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J] .广西农业科学,2008,39(2):119-122. 被引量:5
8 蔡泽熙,刘慧君,谢文军,金危危.薏苡的生物学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2013(2):16-22. 被引量:15
9 李英材,覃祖贤.广西薏苡资源性状分析与分类[J] .西南农业学报,1995,8(4):109-113. 被引量:31
10 李文琦.薏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丽水农业科技,2007(1):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