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月革命的主要歧见的再认识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4,共3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5
-
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61-263页.
-
2.《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23、413、428、473、483、471、488页.
-
3.《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778页.
-
4圣地亚哥·卡里略.《欧洲共产主义与国家》.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19-220页.
-
59.《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1月版,第115、68页.
共引文献598
-
1吴克峰.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历程[J].天津社会科学,2004(4):64-66. 被引量:2
-
2陆剑杰.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合式”解读——写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之际[J].南京社会科学,2004(8):1-9. 被引量:1
-
3赵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4(2):42-52. 被引量:12
-
4李小虎.毛泽东逻辑观念的嬗变及其意义[J].理论学刊,2002(6):82-86.
-
5朱兰芝.论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视角的转换[J].理论学刊,2002(6):97-101. 被引量:1
-
6木林之.理论传脉:从马克思主义到“三个代表”思想[J].中共党史研究,2002(4):9-13.
-
7万福义.党建理论争议三题[J].理论前沿,2004(16):34-36. 被引量:1
-
8成长春.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4(3):104-106. 被引量:6
-
9课题组,王一程.论保持党的先进性[J].政治学研究,2002(4):17-35. 被引量:1
-
10孔维军.列宁晚年的“文化革命”观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4):30-35. 被引量:3
-
1格·阿·格拉西缅科文,曲延明(译).1917年俄国民主抉择的命运和这一抉择中领导人的作用[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4):71-88.
-
2石保上,豆晓利.河南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成功佐证[J].企业活力,2008(12):10-11.
-
3张雷刚.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对布尔什维主义专政的反思[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6):5-8 24.
-
4赵曜.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待续、续完)[J].科学社会主义,1986(3):12-16.
-
5谢福临.解读《Bolshevism的胜利》[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z1):14-21.
-
6唐月慧,金涛.周恩来关于加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思想[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46-49.
-
7杨濛.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61-64.
-
8周新城.我们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J].中华魂,2014,0(23):12-15.
-
9张宗厚.在改革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法学,1987(9):3-7.
-
10张书军.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治国方略探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1(5):1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