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中和观及其当代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和观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观念和独特智慧,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而其中最重要的当是执两用中、权变执中、至德与心平气和、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和观在当代对人们正确地处理好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
赵晓红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3-35,共3页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中
和
中和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修建军.
论“和”为儒学之精义[J]
.孔子研究,2005(3):43-52.
被引量:16
2
方克立.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1):26-33.
被引量:63
3
罗祖基.
论中和的形成及其发展为中庸的过程[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5,32(3):78-85.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费孝通.《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A]..《中华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上卷[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页.
2
.《孟子·公孙丑上》[M].,..
3
.《国语·郑语》[M].,..
4
.《论语·子路》[M].,..
5
牟钟鉴.《弘扬儒学仁爱通和之学》[A]..《儒学与世界和平及社会和谐》[C].,.第303页.
6
.《史记·太史公自序》[M].,..
7
戴琏章.《儒学与现代教育—论中和思想的现代意义》[A].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编.《儒学与世界和平及社会和谐》[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2页.
8
张善文.《对立与和谐—<易>学思维中平衡支点之第一准则》[A].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编.《儒学与世界和平及社会和谐》[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33页.
9
牟宗三.《五十自述·客观的悲情》[M].鹅湖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10
邓思平.《“克己复礼”是为和谐》[A]..见《儒学与世界和平及社会和谐》[C].,.第441页.
共引文献
86
1
赵谦,赵一平.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观的规范内涵论[J]
.高等教育评论,2022,10(2):66-82.
被引量:1
2
徐梅.
论儒家的审美教育思想[J]
.教育探索,2010(6):8-10.
3
修建军.
论“和”为儒学之精义[J]
.孔子研究,2005(3):43-52.
被引量:16
4
肖焕云.
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基本内涵与多维视阈分析[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60-64.
被引量:1
5
齐永芹,骆鹏程,邓凡茂.
以中庸思想审视教师迁移机制的变革[J]
.继续教育研究,2006(4):167-168.
6
王宝贵.
论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J]
.巢湖学院学报,2007,9(2):14-17.
7
袁金刚.
文化全球化的基本原则——“和而不同”研究反思[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6):29-32.
被引量:1
8
唐海燕.
儒家“和”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价值[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1):79-82.
9
方克立.
综合创新之路的探索与前瞻[J]
.哲学动态,2008(3):5-11.
被引量:16
10
王文兵.
文化自觉:一个满含实践意向的理论概念[J]
.思想战线,2008,34(4):60-66.
被引量:19
1
高迎刚.
当代多元文化景观中的儒家“中和”观念[J]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115-118.
被引量:1
2
杨木生.
古代中和观的探研——略论先秦中和观的发展[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2):46-48.
被引量:1
3
田静和.
古代“中和”思想对“中声”的影响[J]
.北方音乐,2013,33(4):133-134.
4
王冬.
古代“中和”观及其现实意义[J]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10-14.
被引量:14
5
先秦的中和与非中和思想及其影响[J]
.新华文摘,2009(2):162-162.
6
李恬.
儒家中和观的哲学意蕴及其现代意义[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13-15.
被引量:2
7
邰东梅.
儒家“中和观”对中医生理学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09-910.
8
杨华祥.
老子中和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J]
.贵州社会科学,2007(9):65-68.
9
李兵,袁建辉.
刘蕺山“中和观”探微[J]
.船山学刊,2002(2):77-80.
10
崔炳圭.
儒家的“中和”观与中国的书法艺术[J]
.东岳论丛,1998,19(6):86-88.
被引量:1
九江学院学报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