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1-36,共6页
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7
-
1李进才.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水平的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51(3):109-114. 被引量:24
-
2顾永安.创建品牌大学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21(6):42-45. 被引量:7
-
3伯顿·克拉克;王承绪.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0.
-
4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20149-150175-176.
-
5龚放.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6(2):118-127. 被引量:65
-
6顾永安.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品牌大学内涵建设——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09(17):49-52. 被引量:16
-
7陆正林,顾永安.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11):54-57.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3
-
1邓院方.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选择——以武汉商学院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4,28(3):5-8. 被引量:1
-
2王小聪,钟华.新建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组建“创业型大学”的视角[J].铜仁学院学报,2014,16(6):154-157. 被引量:4
-
3张蕾,田海洋.近年来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模式研究述评[J].池州学院学报,2015,29(2):131-134. 被引量:4
-
4段艳红.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型转型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67-69. 被引量:2
-
5张君诚,许明春.“产业伙伴型大学”品牌追求与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实践——兼论三明学院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5(10):19-22. 被引量:3
-
6包中华.基于宏观视角的新建本科院校理论研究综述[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3):73-78.
-
7张宗海.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误读与解析[J].教育评论,2016(4):17-21. 被引量:9
-
8田联进,周世伟.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评估标准的研判[J].宜宾学院学报,2017,17(2):36-42.
-
9陈万强,史亚洲.技术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逻辑及内在结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8(9):204-205. 被引量:3
-
10李萍.山西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如何适应山西经济的发展[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8(1):1-5.
-
1金银来.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思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1(1):30-32. 被引量:1
-
2速览[J].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14(5):8-8.
-
3陆正林.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阶段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26(12):7-11. 被引量:3
-
4中国品牌大学有奖知识竞赛[J].高中生(高考),2006,0(16):60-61.
-
5中国品牌大学风采展示榜[J].高中生(高考),2006(15):60-61.
-
6杨涛,何伟军.浅谈高等教育与专业的发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S2):215-216.
-
7中国品牌大学有奖知识竞赛[J].高中生(高考),2006(15):62-63.
-
8田田.谁需要哈佛?[J].世界,2005(3):75-76.
-
9顾永安,陆正林.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研判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1):14-19. 被引量:10
-
10钱贞厚.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论[J].小学时代(教师),2010(8):8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