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6-158,共3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11
-
1何雪松.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J].社会,2006,26(2):34-48. 被引量:192
-
2[美]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著,赵乾坤,周宝曜,译.《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
-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t20140721_47439.htm,2014年12月.
-
4吴冶平:《空问理论与文学的再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7页.
-
5苏尚锋.空间理论的三次论争与“空间转向”[J].人文杂志,2008(4):23-29. 被引量:24
-
6胡智锋,周建新.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4):1-6. 被引量:109
-
7易前良.中国“电视研究”的学科化及其现状[J].中国电视,2009(1):28-33. 被引量:3
-
8谭天.论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一种用于节目研发的理论模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31(4):71-74. 被引量:45
-
9谭天.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J].国际新闻界,2011,33(9):83-88. 被引量:49
-
10王长潇.传统电视与视听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的选择与拓展[J].国际新闻界,2011,33(12):11-16. 被引量:28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张灿荣.网络时代的“后春晚”蜕变[J].科技传播,2021,13(19):134-138.
-
2刘丽娜.从《国家宝藏》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模式创新[J].北方传媒研究,2018,0(2):44-46.
-
3谢玉洁.“互联网+”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现状漫谈[J].传播与版权,2016(5):85-86. 被引量:3
-
4周勇,何天平,刘柏煊.由“时间”向“空间”的转向:技术视野下中国电视传播逻辑的嬗变[J].国际新闻界,2016,38(11):144-160. 被引量:17
-
5覃晴,刘丽娜.从《我想和你唱》谈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跨屏互动的模式创新[J].当代电视,2018,0(4):20-21. 被引量:4
-
6谭天.“后电视”的转向与转型[J].编辑之友,2020,0(1):5-10. 被引量:11
-
7谭天,初令伟.新媒体传播研究十大前沿话题[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1(1):30-36. 被引量:1
-
8黄瑨.探析电视公开课如何破圈打造传播力[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9):195-197.
-
9钟梦莹.5G技术背景下互动综艺的发展路径探析[J].视听,2022(4):67-70. 被引量:1
-
10杨湛菲.从BBC“超级编辑部”建设看融合新闻生产传播的发展变化[J].视听,2017,0(7):136-137.
-
1刘桂英.浅谈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中的版权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23):37-39.
-
2饶爱民.科技档案及其经济价值属性分析[J].湘潮(理论版),2012(6):106-106.
-
3叶瑞生,郝朝,贾正智.高校图书馆价值的实现[J].情报资料工作,2001,22(S1):248-249.
-
4刘雨竹,赵燕琳.人事档案属性分析及现实意义[J].兰台内外,2009(4):34-34.
-
5马英哲.档案的起源及其基本属性分析[J].参花(下),2014,0(10):158-158.
-
6黄景艳.现代档案工作的属性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2(29):161-161. 被引量:1
-
7申光.试论企业档案的价值[J].煤,2003,12(2):75-76.
-
8曹树荣,彭国元.广播电视报的属性分析及运作思路[J].声屏世界,1999,0(11):44-44.
-
9崔斌,李长玲,冯志刚.基于文献分类号的情报学跨学科属性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5,36(6):28-34. 被引量:8
-
10吴淑金.科技期刊新闻属性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2(8):108-111. 被引量:10
;